我们教师要尽量少花时间用信息和我自己的想法把空间填满,也就是满堂灌,而要多花点时间营造一个学生与主体及彼此对话的空间。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可以是少而精,要指导学生。从“一粒沙”去观察世界。他们借着观察,发现这个微观小宇宙,然后发现一个,一个又一个微观小宇宙,最后就能转变为整个学科的能力。就是通过深入的钻研这个独特的个别,这些学生发展了对整体的全面理解,通过以点带线,一线带面,以面代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列举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如何运用微观小宇宙进行教学。教学中,作者不再用滔滔不绝地把信息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法,他在讲种族观念形成方法时,选择种族作为探究的焦点,巧没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索,使学生认识到了关于种族观念形成的重要事实,种族是我们思想分配和简化错综复杂的人体信息的人为产物。因为经过了跟微观小宇宙及其提出的议题的交锋,学生对于界定种族的要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比老师能给他们的演讲更深刻。反思我们的教学,以后努力采用以主体为中心的从微观小宇宙教学的方法,减少我们说话的空间,开放更多的空间给学生与主体直接对话,这样,他们学习兴趣更高,也会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借着重建真正的共同体中教与学的动态过程,我提醒自己,从事这种教学过程,远比随波逐流要付出更多。若要开放这种教育空间,我一定要先磨练好某些技巧,还要学会其他技巧。
用以复现真正的共同体的正确方法是发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当真正的共同体出现时,权力和地位间的虚假差异随之消失。但是真正的差异仍然维持,也应该维持这些差异,因为共同体要兴盛,需要执行各种功能而形成差异,比如评价,就是教育中的这样一项功能。评价方法应该是强化学习,为学习过程提供指引,而不是最终审判,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课堂上对共同体的真正威胁,不是教师和学生间权力和地位的差别,而是缺乏由这些差异所激励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我们愿意放弃自我保护的专业自主,让我们像学生依靠我们那样去依靠我们的学生,我们就会更加走近那个真正的共同体所需的相互依存关系。当我们因需要我们的学生而说“请”,因我们真诚地感谢他们,而说“谢谢”时,通往共同体的障碍就开始消失,教师与学生就会展开更有共识和意义的深层对话,而学习会奇迹般的、生气勃勃的发生在所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