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已经过去一半了,过去一个周的期中测试和老师的沟通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记录一下,帮助孩子一起改正,共同进步。
第一次测试考了满分,我也是有意识的想看一下孩子对满分的概念,会不会骄傲,于是放学后我读着满分同学的名字和儿子一起分享,儿子指着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说这个同学非常优秀,因为他做很多事情都很棒。能够看出儿子是比较谦虚的,阶段性的测试说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就开始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但往往所谓的放手就会变成了放纵,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把控这个度,还是高估了孩子的自律性,毕竟自律这件事一直都是读书生涯中的深刻课题。
在我心里儿子一直是懂事的,所以很多时候重“理”轻“管”了,对于一些问题,给儿子讲一下道理,感觉他能听进去,然后就不再深究,看过的很多书很多理论教育父母是:“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和空间、少一些要求与苛责时,孩子们有能力做出明智的决定,变得自律,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这段时间我深刻的感受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孩子能够自己做出明确决定之前自律还是需要家长一起进行管教帮助的,多少自由和空间这个很难把握而孩子的表现会告诉我们是否应该管教。
就在前几天班主任老师跟我说上课不认真听讲,跟别的小朋友讲话做题不认真,拖拉磨蹭很松散,情况很严重。之前也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我都是跟儿子一讲,然后他表示能够认真去做,然后事情就过去了,但是这一次我深刻的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们晚上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不是简单的一讲。
晚上我让儿子立正站在墙角很严厉的提问的他几个问题。
1.上课为什么会讲话?讲的什么? 他根本记不清了,说不知道。很明显就是上课的时候肆意妄为干嘛就干嘛?下意识的去讲话。
2.上课讲话会打扰老师讲课,耽误别的小朋友学习,你自己不知道上课讲话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吗?很明显,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他就是没有要求自己不去做错的事,就下意识的想讲就讲了。
3.这种行为是坏孩子的表现,你不是一直都自认为很聪明,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吗?他的答案是肯定的,表示自己非常想成为好的学生,好好学习。
4.你不是告诉过我想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吗?而且李老师也对你期望很高,还说你将来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你这样现在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你会不会辜负了老师对你的期望呢?问这个问题时他哭了,表示自己一定改正错误。我知道这个问题触动了他,因为他是一个内心柔软的孩子。
当天晚上,我们经过一番谈话之后我们定了几条规矩:
1.改点上课讲话的坏习惯。
2.认真做题不拖拉磨蹭。
3.做事情认真不走神。
4.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举手不能插嘴。
5.老师安排的事情认真做,不让做的事坚决不做。
啊,这段时间我也反思如果不是儿子有点小聪明的话,从他的这些表现上来讲的确是个差学生,聪明永远都不是长久的,而努力坚持自律才是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当父母的这根弦真的是得绷紧呀!做到松弛有度的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和孩子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