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喜事连连,大清早,送珺玉上学的路上,一群喜鹊在沿河路上叽叽喳喳的从路这边的树上和路那边的草丛中来回飞起飞落的盘旋着,珺玉戏诺着让我送她上学之后,去买个彩票,说今晚肯定能中个大奖,忙着忙着忙得忘记买,彩票开奖了,才感觉错过了一个亿,哈哈。
很快,家庭教育群里传来了大喜乐事:武际金校长要来诸城啦。
武际金校长是家校合育、全纳教育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全国家校合育联盟发起人,全国家校合育第一校创办人,全国家校合育园区项目创始人;全国家校“三写工程”发起人;国标教材分册主编;历任公办、民办学校校长。
家校合育的探索经验曾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播出,家校合育典型做法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德育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曾出版专著《校园,幸福教育的栖居》《为了折翼的天使》《校长陪你做父母》《教育,静待花开》《亲子日记成就好爸爸》等。
武校的行程安排如下:
5月13号上午,诸城市枫香小学,以直播的方式主讲:教育,始于家庭一;
5月13号下午,诸城市希努尔小学,主讲:教育,始于家庭二;
5月14号上午,诸城市明德学校,读懂孩子,做智慧父母。
我是武际金校长教育下的第六期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和千千万万个学习家庭教育的家人一样,无论是心性还是家庭教育理念,都是在武校的教育思想之下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的。对武校的感情亦师亦友,对武校来诸城这事,也是期盼了很久,闺女说明天要抱着书,让武校帮她签名留念。
晚上七点半,《十家链心》2群线上见面会,有漂亮直爽的益萱妈妈主持,益萱妈妈典型的喜乐脸,经常笑得见牙不见眼,像个快乐疗愈师,她今晚带来的主题是:怎么和孩子处成朋友?
益萱妈妈、怡然妈妈、泓宇妈妈、锡涵妈妈都分别讲了各自的故事,最后,在小怡然的带动下,孩子们全部参与,讨论认真学习的好方法,有的可能这次羞涩,但只要有带动的,就肯定会越来越放得开、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果要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剖析的: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起跑线、好的条件创造,都不及孩子的内心富足重要。好的成就、好的荣誉自然重要,但健康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们不防试一下,试着和孩子做朋友之后,孩子的分享、笑容,甚至彼此之间的聊天内容都会比较欢快明了。
那如何跟孩子处成“好朋友”呢?
首先,需要了解朋友的概念。
朋友就是彼此兴趣相投、爱好一致,他们在一起能相处得特别愉快,聊喜欢的话题,谈志同道合的建议…
其实,朋友之间遇到脾性相驳、三观不合的情况,也会出现分道扬镳或绝交的情况,
这就跟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样,好起来时标准的母慈子孝,出现矛盾时能闹得鸡飞狗跳。
如何把握“好朋友”之间的兴趣相投、爱好一致,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信息。
为什么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很难和孩子处成“好朋友”,也是容易把这一点忽略了。
想要抓住这一点和孩子修成一段友谊,那么家长就必须要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什么类型,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与其相处。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讲究完美细节的人,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情生活的人,我们需要对他们多说谢谢;
如果孩子是一个喜欢追求成功的表现人,我们需要学会多赞美他们;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敏感自卑的人,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活跃好动的人,我们需要陪着一起玩就可以了。
同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成长风格,和孩子成为“好朋友”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他们的内心。
其次,要懂得换位思考。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平等、尊重、和理解。
如果个人意见太笼络,不顾及他人想法的霸道总裁思想,最后很容易就成为那个被绝交、被远离的人;有很多家长是属于不动还好、一动就原形毕露的急躁性格,比较典型的就是不提学习还好,一说起学习,那绝对是满眼的焦虑、满肚子的火气。
其实呀,这根本就没必要。
首先,焦虑和火气只会徒增烦恼
其次,孩子也不会听你的
最后,俩俩相争只会把孩子推的更远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嘴上说“我要跟孩子处成好朋友”,但一遇到实际行动就被打回原形:
“怎么回事,这点事都做不好”
“你看看你,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懂事一点”
“这件事应该这么做,那个东西是不能那么拿的”
“写作业就要姿势坐端正,这看上去哪里有学习的样子”
就这样,原本是要跟孩子做“好朋友”的,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拌嘴的导火线。
为什么?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看待问题。
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回乡下去看望太爷爷、太奶奶。很少有机会到乡下参观的两个女儿格外兴奋,见到什么东西都好奇地问个不停。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两个女儿路过羊圈时听到一只羊羔发出“咩咩咩”的声音。
姐姐说“小羊是饿了”,妹妹说“小羊是想羊妈妈了”
姐妹俩还为了那件事争得急红了眼,甚至越吵越凶,她们还互相生气不搭理对方。
看着姐妹俩生气争吵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教育也是如此,每个人看到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同,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去试着接纳和理解,那么看到的东西才会更加清晰明了
就比如俩姐妹因为羊羔而争吵这件事,我告诉她们“你们都站在对方的观点看看”,没过一会,姐妹俩就开始商量“我们是先带着小羊去找羊妈妈好,还是先给它弄些吃的呢?”
一笑泯恩仇,看起来就是小朋友家家的闹脾气,其实也是一份相处之道。
不管是好朋友、家庭教育、还是亲子关系,都适用于此,只有懂的换位思考才会有理解和包容,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会更加亲近一些。
朋友的意义是什么?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他们需要亲人的爱,同时也更需要如同好朋友那样的无话不谈。
一个留守在家的9岁女孩,写了一篇关于“幸福”的日记:
6月12日那天,是端午节
妈妈在前几天就打电话告诉我“6月10号回来过端午节”,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太激动了,因为那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幸福。不对呀,我最想要的就是爸爸妈妈能永远陪在我身边。虽然他们这次回来的时间很短,但我还是很开心。还记得有一次,我的生日快到了,爸爸和妈妈特意赶回来陪我。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这是我记事以来,妈妈唯一一次给我安排有仪式感的生日。那一次,妈妈还答应我邀请两个好朋友,我最爱的爸爸妈妈、还有最喜欢的朋友,他们都陪着我过生日。那个时候的我,简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幸福的呀。
看完这篇短短的日记,突然也就明白了,小朋友的内心世界其实很简单的。
若注意去发现了解,会发现他们的需求就是爸爸妈妈的了解、换位思考、以及多陪陪他们。
想要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觉得了解、换位、和陪伴,都是必不可少的情感经营。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似懂非懂,说他们长大了吧,看起来还是小孩子的性格,说他们小孩子吧,有时候说起话来比大人还能滔滔不绝。
而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呢,也都是一段段难忘而美好的记忆,想要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份不可替代,就需要不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的瞬间。
在各种孤独里,人最害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独,那些懂的背后称赞你的人,就是你的良师益友。
所以,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