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星期五 晴
过去,人们常说“寒门贵子”,现在却常听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名门望族世家子弟拥有高官厚禄、社会地位极高,是妥妥的统治阶级上流社会,被称为士族。如王家、谢家、曹家、司马家等等都是士族。与士族相对应的叫寒族,也称寒门。寒门是指出身寒微,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他们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有政治地位,并非指贫民阶级。魏晋之后由于出现了科举考试,改良了选官制度,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进朝为官为将,建立功勋,逐渐提升了社会地位,称为“寒门贵子”。
现在人们说的寒门多指贫穷的家庭。贵子,就是有出息,有作为的好孩子。寒门贵子,就是贫困的家庭,同样也能培养出好样的孩子。比如,历史上贫困家庭培养出名人的,不乏其人。这也告诉我们家境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同样也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后人,光宗耀祖。
自古寒门出贵子,可为什么很多人却说“现在的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呢?这里面原因很多,像教育资源、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等等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昨天在庆六一演出现场,偶遇县孤贫儿童团W团长,我们聊起了孤贫儿童的现状合未来。这些年,临沂市孤贫儿童团在团长徐军和无数志愿者的大爱之下,救助了一个个贫困无助的孤儿、贫困儿童。他们从物质上、心理上、学业上给与这些孩子全方位的帮助与扶持,给他们以温暖、爱,朝着“天下无孤”的目标奋进。临沂市孤贫团的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我向W团表达敬意。W团看着台上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感慨万千。她说,我们县有孤贫儿童300多人,但真正爱学习和成绩说得过去的孩子寥寥无几。这些孩子有的无父无母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父母重病或残疾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确实非常可怜。但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懂事。爷爷奶奶或父母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现有生活基础上最大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经济基础,觉得不能难为了孩子,不能委屈了孩子。结果,孩子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不懂感恩。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些孩子身上没有看到这样的优秀品质。W团说,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个男孩,父母早亡,他和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这个孩子15岁了,天天待在家里,竖草不拿,酱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不仅如此,还闹着爷爷给他买名牌衣服,喝水必须喝瓶装的矿泉水。这样的孩子实在令人可气,简直太不懂事了。
W团说,他们在扶贫路上还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家庭小作坊,为了少支出一个工人3000多元的工资,不惜让孩子退学在家干活,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孩子的未来。记得武校长说过,思维方式也是会代际传承的,如果这些家长的思维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一代不如一代。
听了W团的话,我想,我们扶贫到底应该扶什么呢?显然,仅有物质上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能短。我们可以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更得培养他们自立自理的能力。学习成绩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至少要学个一技之长。如果让他们觉得自己穷得理直气壮、全社会都欠他们的,这样的贫还值得扶吗?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爱去温暖他们、拥抱他们,但是更应该让他们感受爱的同时学会去爱别人、爱社会,学会感恩,尽自己最大能力回报社会。如果我们的付出让他们觉得理所应当,这样的贫还值得扶吗?我们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开阔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而不是躺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无所事事,不用努力就会轻松拥有吃的喝的穿的玩的。让孩子梳立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要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读书是为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