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父母们都知道一个道理,礼貌是人与人沟通的前提。那么,你的孩子是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贝呢?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欢迎。为了让孩子成为讨人喜爱的“小天使”,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懂礼貌不仅能让孩子和他人和睦相处,也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基础。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呢?不妨参考下面一些建议:
(1)树立榜样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懂礼貌,孩子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是后天学会的。因此,父母是否善于教育孩子,从孩子的礼貌程度就能看出来。
模仿身边的事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父母便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要想让孩子拥有礼貌待人的品质,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讲礼貌落实到行动中,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不要打发孩子
当家里来了客人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待在大人中间太碍事,就让孩子回到自己房间或者出去玩,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拥有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他们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渴望和亲朋好友接触、交流。如果父母经常不理会孩子,既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可能让孩子习惯于对客人不闻不问,难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不要教条主义
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劝导孩子要礼貌待人,可是简单的说教很难让孩子牢记在心。即便孩子真的记住了,在需要礼貌说话时,他也可能因为胆怯、羞涩等原因说不出口。
因此。父母不要一味地口头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应该多设置一些真实场景,多带孩子和他人接触,引导孩子主动说话。这样做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孩子懂得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
(4)不要强迫孩子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忽略其独立思考的空间,试图掌控孩子的一切。
很多父母会强迫孩子礼貌待人这样的方式非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例如,父母在街上偶遇多年未见的朋友,便强迫孩子跟朋友打招呼。如果孩子拒绝了,父母就生气地指责孩子不懂事。
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是错误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但不能心急,任何习惯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现在依然很腼腆,应该明白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逐渐明白懂礼貌的意义。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做不到文明礼貌时,父母不要一味地呵斥和强迫,应该学会因势利导,和孩子共同努力。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孩子早晚会成为人见人爱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