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间,眼前的这个小丫头,已经从蹒跚学步的奶娃娃变成了登高跳远的小朋友,而这变化,只用了几年的时间。
那种天天挂在身上,赖在怀里的日子,一去不返。每天,我总以各种理由想把她揽在怀里,果果最长待不到一分钟,就挣扎着逃离。
当昨天,我这个当妈的又要抱她的时候,小家伙歪着脑瓜提出了直逼灵魂的问题:“妈妈,为什么你总要抱我呢?”我一时尴尬的说:“因为想你了啊。”
果果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儿,暖心又真诚的说:“妈妈想我,就像我总想你一样?但是我要去做我要做的事,不能总被你抱着啊。”
顿时,我心底,泛起浅浅的失落,又漾起满满的骄傲。
失落于孩子的世界再不是只有我的存在。她有了更多探索的需求,去结识新朋友,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去经历,去成长。
果果再不是那个躲在妈妈怀里看世界的小奶娃娃,而是主动探索,思考和收获的独立的小生命。
爸爸妈妈给予的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全能般的保护甚至控制,也不是“为了你好”而施展的傀儡战术,而是一种放心。
放心的信任孩子,信任她是扎实的坚强的存在,信任她在遇到问题并引发情绪后,能对感受进行认知和梳理,最后创造性的解决冲突,完成闭环的体验,获得完整和越来越广阔的心智空间。
这种信任,不是放任不管,是给孩子一个弹性的空间,把生命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孩子,结果无谓好与坏,完整的体验即是所得。
要培养独立、自信的孩子,正确的顺序是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再适时放手,千万不要再孩子的安全感还没建立之前就放手,那对孩子而言不是“锻炼”,而是伤害。
孩子的安全感就像一张银行存折,不能等到孩子表现的过于黏人、不够独立时,父母才去存款,那时就已经“透支”了,所以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在孩子的安全感账户上存在足够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