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 星期六
亲子日记〈90〉
好像天底下所有的老母亲,都自带着一种技能,那就是“话痨”。
自从当了妈妈,就开始不停地担心,不停地唠叨,原因只有一个:保护好孩子,让孩子学业有成,健康成长。
这种唠叨常常不那么好听:
“快点吃,别磨蹭”;
“让你别赖床,这下迟到了吧”;
“说你你还不爱听,快点写能磨叽到这么晚吗”……
“你看看你们班同学,都写完好久了,你到底磨叽什么呢”
结果呢,我越关心,越唠叨,孩子就越排斥,越无感。
在图书馆,孩子看了一本绘本故事《我就是我》,我也读了一遍。孩子都是独立存在的,不能磨灭了他们原来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看完之后,我反思,是不是平时大包大揽,让她感觉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自己的。和同学比较,更让她感到烦躁。或许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她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可能是语气和方式方法不对。
以后在与孩子沟通时,尽量把语气由命令改为商讨,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并真正按照孩子的回答去做,让孩子由被迫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
只有当孩子被信任、被尊重,并且有一定的决策权时,她的内心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能量。
“教育最理想的境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而父母不停的催促、唠叨,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烦躁,降低孩子日常的学习效率,还会破坏孩子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相信孩子,“我就是我”,让她自己做一个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