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哥哥说我这几天怎么有时候有点凶?“凶吗?我觉着不凶啊,不过有点烦躁是真的,不过我这个烦躁也大部分是因你而来。”我回答哥哥。“怎么又跟我有关系了”哥哥大喊,“你如果每天自觉我就会很温柔了”,“哎呀,你这又怨我头上了”哥哥很不服气。
这两天确实是会不自觉的想发火,也不知是不是身体原因,我心情不好,两个孩子也跟着挨批。下午的时候又翻了翻书《让孩子心悦诚服》,书中第一段:无名怒火哪里来,一个个小案例和我简直一模一样,妈妈忍不住发牢骚,孩子忍受不了责备,也发了脾气,两个人不欢而散,都不是赢家。
作者的有一段分析也点醒了我:有些事情,明明有替自己考虑的成分,但承认这一点显得不那么“高尚”,所以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是为对方着想。是啊我有时候就会打着为他好的旗号,让他完成我想让他完成的,回头想孩子虽然有时做事会拖沓一些,但是也都完成了,他能自己规划自己,我又在焦虑些什么呢?
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通常有两个方向:要么控制他人,让他符合自己的意愿;要么改变自己的想法,接纳他的行为。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孩子也是,所以调整自己的想法,则是理性的处理情绪的方法。所以以后我要直面问题,理性处理问题,和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