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的暑假到了第四周,我们的假期共读也进行到了第十、十一和十二条。些许感触,下面浅谈一下。
第十条:“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不难发现有三个关键的词语:重视学业,按部就班和及时努力。我们常常会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劝解孩子们,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重视”,还有俗语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就是要按部就班,在合适的年龄干合适的事情,在学习上要按照年龄段经验来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还有“努力”,没有笨学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第十一条:“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 由乎!”本条讲到了现在的教师。说实话,当我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本文中提到的这种老师呢?我庆幸,我没有。我们一直在阅读中提升自己,也在反思自己。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这一条让我想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去灌输,赶进度。我们要做的是考虑学生的内心的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为以后更长远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
第十二条:“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很好的给我们提出了教育成功的四个因素:预防,及时,顺应自然和观摩。而课前仔细认真的备课,可以让我们提前预想到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也能更好的做足准备,这不就是一节教学活动的前提吗。有时间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走出教室,每次他们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观察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那我呢?也会及时的给予他们解答,很是有意义。前边提到的“按部就班”也正好对应了循序而不越级,按照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取其长,补己短。
我相信,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所收获;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会让我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