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摘录
也许是现在大多数人都这样对孩子,也许是大家也都知道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现在的大人,对孩子来说,大概是监控一样的存在吧(笑):
吃饭时,别把饭撒出来,容易把衣服弄脏
伸手在地上捡个树叶,赶紧拦下来说“脏脏”
跪在地上玩一会,边抱起来边责备:你看,又把衣服弄脏了
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玩具,“你怎么不爱惜玩具呢,要这样下次不给你买了”
和小朋友玩耍时,两个人不小心打架了,双方的家长赶紧各自抱走孩子,“以后别和他玩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年夏天的一件事。
晚饭后,带小子到楼底下的小花园玩耍。我家小子那段时间超级迷恋花园里的一个枯树桩。
他蹲在树根旁边,东摸摸西看看(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想不通他在看什么,在思考什么,笑),但我知道,不要去打扰他。
一个稍微比他大一点的小女孩,看他把玩树根,很有趣的样子,抬腿便准备进去。
旁边的奶奶赶紧一把抓住她,抱起来说:这个小花园里经常有狗狗在里面拉屎撒尿,你不能进去!
那一瞬间,看向树桩的小女孩眼里,没有了光。
我也不是说,我做的就一定正确,那位奶奶做的就一定错。但我会在心里做一个权衡:
相比较没有那么干净来说,我觉得孩子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虽然那时只是一个树桩,笑)并且可以专注在上面,我觉得后者更可贵。
脏了的手,无非多洗几遍就好了。
(也许有人说,外面没有水,洗起来不方便。悄咪咪告诉你一个小方法,我每次出门都会给孩子带一瓶水,手太脏了就地洗,笑)
有时,我会反思:是我们大人太懒了(遇到问题不积极想办法)还是孩子是真的不应该那样做?
我的答案是:大人太懒了(我说的是以前的我啊,不是说你,笑)。
真的,我觉得我们大人可能才是经常会犯错的那个人。
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在孩子面前气急败坏;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绪失控……
其实,孩子又能犯多大的错呢?
无非是:
吃饭时,吃到满脸都是饭渣,餐椅周围都是饭
玩耍时,弄的衣服上都是土
看绘本时没那么专注
写作业写的没那么整齐好看
更“过分”一点的:
把家里的面粉倒的满地都是,自己也变成了小白人
把妈妈重金买的口红涂的满脸都是
把狗狗的狗粮当零食
把我刚买回来的书,画的乱七八糟🤣
可能还有更更“过分”的,你来补充(笑)。
7
可是,气消了,想一想,孩子的这些行为,真的值得我们气急败坏、大发雷霆吗?
结果大概率是:消耗了孩子,消耗了你。
再想想,无非是费点时间收拾一下的问题。等事后,平静下来,再区分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泄情绪好得多。
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比直接批评孩子有用得多。
8
别在小事上消耗孩子,还有一个理由:因为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小麻烦,责备、责骂、侮辱孩子,本身也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必须要你指出他们的问题才能成长的。
成长的方式也可以是爱和启迪。当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和爱时,他们会自己成长的(根据蒙台梭利理论,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唯一要做的,不是帮助孩子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指出他们做的对的地方。
相信爱和启迪的力量。极简育儿,我觉得,这一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