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3.10.8 周日 638
科信小学高宇轩妈妈+第一初中高临妈妈

睡前一小时坚持陪孩子做这3件事,3年后孩子的变化惊人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汲取成长养分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时刻。

如果大把时光陪孩子太奢侈,就一定要把握好睡前的“黄金一小时”哦。

前不久,和发小聚会。

她谈到了自己的苦恼。

现在因为工作调动,自己手上的事情每天都非常多,回家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对于陪孩子,有了一种疲倦和“黔驴技穷”的感觉了。

每次坚持一个多小时后就想去做自己的事了,恨不得塞个iPad在孩子手里换得清净。

她问我:

你家孩子都是怎么带的?

你会一直很兴致勃勃陪着孩子玩吗?

玩什么能即有利于孩子成长,家长又不至于太累呢?

图片

在育儿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叫做“黄金一小时”。

也就是说,孩子睡前的一个小时,家长与孩子进行的互动,将会获得翻倍的效果。

很多父母对于陪伴有一种误解,其实,陪多少时间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才最重要。

把握好睡前一小时的时间,孩子也会成长得很好。

图片

给孩子读故事哄睡

在孩子睡前这段时间,往往是最平静的时候,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比白天更高。

对故事的内容理解力很好,对文字的敏感性也很强。

所以,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读故事,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曾有心理学家说:“不会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

阅读的确能够给予孩子很大的帮助。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明星晒自家孩子看书的照片。

在黄磊的家中,总是放着非常多的书籍,带着孩子进行睡前阅读已经是一个习惯了。

图片

又比如,孙俪邓超夫妇主张天然育儿,对孩子一直是散养的政策,但每天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却是她家必不可少的习惯。

孙俪发微博表示:

自己最“怕”的就是等等和小花来找自己讲睡前故事。

我相信,她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自己的喜悦和自豪。

睡前这么珍贵的时光,为孩子讲故事,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交流,还能营造出一种仅限于你与孩子之间独一无二的亲密感。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

6岁以下的孩子,经常聆听父母讲睡前故事,会直接影响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学习表现以及上学后的学习成绩。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0-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听故事,不仅能够让孩子学到正确的发音,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还能学会组词或成句的一些规律,这能快速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故事涵盖了儿童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学习要素,从生理、心理到人际发展,这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

生活中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在课堂上似乎“没带耳朵”,学习新知识反应慢,需要几遍才能理解,说话时缺乏条理,语言组织能力差,常常答非所问......

其实,这一切很可能就是因为孩子在幼年的时候,阅读少了,未曾建立起足够的“听知觉能力”。

图片

而且一个好的故事,还能够重新塑造孩子的内在价值观。

孩子在听故事时,会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比如自己是战胜怪物的英雄,这也会帮助孩子更加强大,内在力量得到成长。

图片

在睡前多跟孩子交流沟通

曾有位女作家,写到自己记忆中最为温馨的童年记忆:

母亲会在晚上走进她的卧室,拿着一杯牛奶,放在她的床头,并会微笑地问她:

宝贝,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要讲给我听吗?

她会在睡前和妈妈交换秘密,比如自己收到了谁的礼物,又或者是在放学路上看到的彩虹。

她说,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些小事情。

可是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满心的幸福。

“今天过得开心吗?”

“今天一天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父母在睡前对于孩子内在情绪感受的关注,可以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相反,如果总是在睡前叮嘱孩子吃了什么、作业做没做完,反而会把孩子推远。

朋友铃子工作比较忙,每天工作回来后,就开始做家务、收拾东西,对孩子说话语气也比较生硬,最喜欢说的话,基本都是“快点把作业写完吧”。

慢慢地,她发现女儿和她们沟通也开始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比如,孩子会直接对爸爸说:

“能不能给我倒杯水?”

甚至还会直接对舅舅家2岁的表妹说:

“你好烦,不要哭。”

图片

她和我聊了之后,我建议她,可以在忙完家里的事情之后,花半个小时和孩子聊天交流,这段时间里,让孩子分享一下每天发生的事情,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

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孩子睡觉前,她开始问孩子这一天有没有什么高兴或者伤心的事情。

她发现,原来即便孩子再小,其实也会有烦恼,和小朋友玩耍时的摩擦,在课堂上没被老师点名的失落,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都是大事。

当女儿每天诉说开心的事情,她就抱一下孩子。

当孩子诉说自己的失落,她就会温和地安慰她。

总而言之,在睡前这一个小时,她让孩子肆无忌惮地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图片

慢慢地,她发现,孩子说话的口气不再像以前一样生硬了。

甚至还会在她上班回来后,问她今天会不会很累。

丹佛大学心理学家Susan Harter说:

被父母关注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把积极的关注内化。

用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

孩子在临睡前,情绪都比较平稳。

这个时刻的喃喃私语,会比平时的沟通更有效率。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不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为温馨的回忆,也会成功帮助孩子养成更加健康的性格。

图片

睡前多夸夸孩子

前不久去幼儿园接孩子,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对我说:

他每天午睡后都能自己把衣服穿得很好。

我有些开心,原来这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在幼儿园自己穿衣服了。

这一切,得归功于我每晚对他的夸奖。

我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但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我搂着他,对他说:

“宝宝,我今天要表扬你哦。

因为你今天不要爸爸妈妈帮忙,自己一个人都可以洗澡呢。”

他回复我:

“是的呀,我还可以洗完后自己穿衣服呢。”

他被夸奖后,更加来劲了。

“妈妈,上次你不在家,我还自己叠了衣服呢!”

说着说着,他还会从被窝里钻出来,把毛衣变成了一块整齐的“小豆腐”。

我继续赞赏他:

“儿子,你真的好棒呀!是不是明天你也可以自己就把衣服穿好呀?”

“可以呀!”小家伙回答得很痛快。

第二天,他起床后果然自己一个人穿衣服。

穿完还特意跑客厅和我确认:

“妈妈,你看我是不是自己就能把衣服穿好了呀?”

把“好行为日记”当作一种睡前功课坚持了下来,的确是受益颇丰。

今天你和妈妈一起买菜回来的时候,你帮妈妈拿了苹果和肉,是男子汉。

妈妈听奶奶说你在路上给一个老爷爷捐了5块钱的零花钱,真的是太棒了。

我看你今天吃了不少的青菜,等你越来越高,就可以保护妈妈了。

妈妈下班回来,看到你把故事书都放到了书柜里,真是很棒呀。

图片

其实,这是一种成本很低的教育方式。

假如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那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在睡前被夸奖的孩子,更容易带着美好的心情入睡。

相关心理研究表明:睡前心情不佳的孩子,容易夜醒,睡梦也容易增多。

长期如此,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恶劣心境。

也就说,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花一个小时,给孩子建立一个温柔的、规律的睡眠仪式尤为重要。

愿我们都用能我们最好的生活状态去影响孩子,用我们最用心的方式去陪伴孩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53759
推荐日记
《 家访》
《亲子日记第624天 23.10.7 周六 晴》
《济南游记》
《新技能2023.10.07》
《2023、10、8》
《2023.10.9》
《画黑蛋蛋》
《2023年10月8号,晴、星期天,236编》
《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208》
《手工》
《2023年10月7日 晴 星期六 亲子日记125篇》
《老二从老家回来了》
《管住手机》
《马站镇第二小学》
《第二次校执勤所思》
《10月7日 阴 星期六》
《《爱心与教育》四》
《幼儿园第22天,开心进校园》
《9月28号 亲子日记第108篇》
《2023年10月8日 周日 多云》
《绵羊的旅行》
《亲子日记220 身教重于言传学后感悟》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距离开学还有2天(412)》
《亲子日记11》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四)》
《中秋节》
《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又多了一个新任务(417)》
《依诺全托第二天》
《执行力太差》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