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0晴--760
看见自己,看见孩子!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这几天,一直在积极思考,寻求帮助。
大宝给我的呈现,就是来历练我,帮我修行的。追求完美的大宝就是以前的我。
有时候知道事情的因,但是却找不到出路,难成正果。自己的心思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很清楚,自己做下去的后果也很清楚,但是却依然跳不出事情的坑,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这就是我执吧。
万校说我们的关系取决于自己的积极主动亲近。
大宝觉得自己缺少父母的爱和关注,并且告诉了我,我一直没放在心上。自己感觉对待大小宝是一样的爱,但是孩子没有感受到。我们的关系就纠结在这里了。张老师说,她要爱,你就给她爱。她控制你,你就让他控制呗。是啊,孩子大了,他已经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接纳,接受这一切的存在,不去追求完美,不是很好嘛?为什么非要符合你的尺度?况且孩子一直是一个懂规则、自立、自强的孩子,我还期待她什么?唯有祈愿的孩子一生幸福吧。
自从有了小宝,我确实是对大宝的关爱少了,觉得她大了,就放一边,觉得她有能力做好一切。但孩子需要的是心理的营养,她需要的是妈妈的关心和关爱。淑英老师说,她缺爱,你就给她就是了。每个人都会有爱的缺失,所以内心会不丰盈。妹妹自己通过学习,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家庭和本自具足的优秀的孩子。自己丰盛了,带动的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身边的人都好了。羡慕妹妹修行的果!
补上这段时间爱的缺失,让孩子内心感到丰盈。内心的爱丰满了,才能爱满则溢。爱自己,爱他人。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才饱满,才有信心迎接每一天。
陈校家的大公子比大宝大一岁多,智慧的陈校做的很好。她说让孩子和他尊重的信任的亲人多交流,那样效果会更好。(我忽然想到了:第三者的调停和斡旋)和成年孩子的相处更需要智慧。
唯有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指向分离。让孩子有充盈的内心,才能更好的脱离、脱离,走上社会,开启自己的幸福人生。
情感的链接就在生活的点滴中,从心出发,换位思考,减少唠叨。
修行,修心!不仅走脑,更要走心!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行走坐卧,一茶一饭皆修行!继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