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在陪伴桐桐写作业还是日常的生活中,听的相对较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说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几个就是几个,再让他写几个,会说“老师说的写一行”不能多写,写完作业,我说早睡觉吧,别玩了。老师说可以玩玩具等等。妈妈爸爸的权威突然“失灵”了?
我跟我对象交流探讨这一现象,你一言我一语的,最后达成了几点共识:
1、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好事。老师您为孩子们树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比如按时到校,课堂规范,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作业,在家里,我们虽然也设立规则,但缺乏明确性、一致性和持续性。
2、老师能够有效实施奖惩制度。这些制度激励孩子们遵守规则,努力表现。我们的奖惩有时候会随着孩子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所以让孩子无所适从,没有信任感。
3、老师能够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老师不仅是孩子们的知识导师,也是他们的行为榜样。要求孩子按时到校,老师会提前,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守时。而我们要求孩子不玩手机,不玩游戏,我们有时做不到,会让孩子觉得我们的话不可信。
所以,我们也感到压力很大,如何正确引导,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何象老师们学习,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如何跟老师好好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不能动不动就搬出老师来威吓孩子。好好提升自己,家校共育,与孩子们一起健康快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