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东先生表示,许多家长正在拿孩子的未来去豪赌!
陪伴,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亲子间的关系本质就是一种陪伴,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是一个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可是岳晓东通过30余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发现,不少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陪伴一词的真正涵义,其育儿方式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谈及误区的原因,岳晓东认为这与传统的中国式家教脱不了关系。
“中国式家教现在太讲究管教,即父母大包揽全方位的来规划孩子的人生,在这样的陪伴下,孩子会很缺乏自主性的培养,因为什么事情都交给父母了,所以在这样来讲,孩子在面向社会时容易变成一个妈宝男、妈宝女。”这与真正科学的家教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后者的核心便是强调父母要培育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能有自己的方法应对人生路上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管教式陪伴除了会使孩子缺乏自主性外,也会诱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给孩子未来的成长挖了一个“大坑”。岳晓东发现,生活中的那些狼爸、虎妈便是管教式陪伴在这方面的典型笃信者。他认为狼爸、虎妈在对孩子的培育上往往会特别看重那些外显的成就,诸如成绩、奖项、薪资等,并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迫使孩子达成自己期待孩子要达成的成就。他认为“对于狼爸、虎妈而言最后虽然表面上的成就已经被达成,比如说孩子成绩上去了,孩子在亲戚眼中变得有出息了,但是以往践行在孩子身上那些不骂不成才、不打不出息的教育理念却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严重损伤。“试想,如果孩子有了焦虑症,孩子有了抑郁症,孩子有了双向情感障碍,孩子最后逼急了,出现了精神分裂症,那时你该怎么办?”“所以你以孩子精神健康做抵押,来成就你希望给他达到的一个理想的学习的目标,到头来得不偿失。”在岳晓东看来,那些教育方式无异于一场豪赌,倘若赌嬴了则皆大欢喜赌输了则一无所有。
很不幸,在中国已经有大量的家庭输在了这场豪赌的起跑线上。以抑郁症群体为例,我国14至24岁的抑郁症患者的比例占整个抑郁症患者的40%左右,青少年已经成了中国抑郁症的主要群体。“由于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青少年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除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外,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快感缺失等症状也在国内严峻的升学压力下侵扰着本该快乐成长的青少年。
因此,找到一个符合心理规律,能在顺应中国国情的条件下,让孩子健康成长的育儿方式便格外重要,这也是岳晓东自留学哈佛起就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关键陪伴是打开孩子梦想的钥匙
“为梦想而战,为理想而奋斗的自主性和内驱力,是孩子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核心动力。”在岳晓东看来,父母要为孩子做得应该是做配合、打掩护、敲边鼓、做好后勤,通过这些手段即关键陪伴,教会孩子如何打理好自己的人生。
在《关键陪伴:哈佛博士岳晓东家教十八式》中集中探讨了父母该如何做好关键陪伴,并列举了众多措施,在书中的众多方法中,梳理里程碑事件是尤为关键的一个。通过梳理里程碑事件,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日常生活转化为情商训练营。“其实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抗挫训练营中,同学间的冲突、师生间的矛盾、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儿,一方面是挫折一方面也是训练情商的考题。”
为了帮孩子利用好生活中的情商训练营,家长要帮孩子梳理好孩子自己的里程碑事件。所谓梳理里程碑事件指的是“你家孩子自己肯定有一些高光时刻,或者他有那些很值得挖掘、很值得肯定、很值得梳理的里程碑事件。而我们父母就要帮着他梳理。通过这个梳理,你让孩子通过他自身的生活之间汲取经验树立信心,而不是读什么名人的故事,或者是某孩在哈佛,某孩在北大的故事来敦促他成长。”
岳晓东在数十年的研究中发现,那些能够懂得帮孩子梳理里程碑事件,做好关键陪伴的家长,往往能为孩子培育出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这些品质正是孩子在筑梦路上所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