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三中,李老师对“优生”的定义比较明确,即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眼中所谓的“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在学校布置任务时,需要推荐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时,我们便会想起这些“优生”,欣慰于她们的存在,而在日常教学时,我们总会理所应当地忽视她们。
我的班级里也有着优生,各项任务布置下去,她们都能出色完成,成绩名列前茅,我也曾经有过疑惑: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任谁教,都是好成绩?孩子各方面优秀是孩子自身的努力,与老师关系不大?但书中李镇西老师解答了我的疑惑:优生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而且,这种“从零开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注意:只是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也就是说优生不是自学成才的,也需要老师的用心培养。
作为老师,我们对待优秀学生的教育更要慎重,因为他们有想法,有自我思考能力,因此引导优生树立远大志向第,帮助优生认清自我,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优生的抗压能力,保持优生的童心与爱心,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优生是国家未来人才的后备军。我想我们教师一定要切记,培养优生与培养其他学生同等甚至更重要。让我们在李老师的引领下,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浇灌每一棵幼苗,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