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746篇 星期一 晴 2023年11月13日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够努力,骂孩子臭毛病多,将一切问题都怪到孩子头上。可我们耳提面命逼孩子去做的,自己又做到了几分?身为父母,我们真的尽到了陪伴和引领的责任了吗?
教育最忌讳的是父母的“双标”,禁止孩子看手机,自己却每天刷视频;要求孩子规律作息,自己却天天熬夜;逼着孩子学习,自己却从来没有碰过书。最失败的父母莫过于此,自己没做好,却拼命逼孩子,觉得自己哪儿都对,错全怪孩子。父母总是用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却用低标准来放纵自己,孩子只会心生反感,变得越来越叛逆、不服管。因为父母的言行不一,会一点点削弱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你说得再多再对,却连自己都做不到,孩子自然也不会信服,他们只会反过来质问你“凭什么?”
孩子的毛病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孩子就是最好的镜子,折射出了父母真实的模样。很多父母,心里是想教好孩子,嘴上也是苦口婆心,但行动上却反差太大。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课堂。孩子的思想语言、行为模式,都是从父母的身上复刻来的。小孩的问题,多数“根”在大人身上。教育的本质,不是管束,而是影响。有时候我们总想通过打骂和逼迫,让孩子懂事上进,却忽略了“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身教”的影响。若是自己得过且过,就别怪孩子不思进取,若是自己懒散放纵,就别指望孩子自我约束。孩子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只会长成我们本身的样子。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前,不妨先审视自身,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努力让自己做到。
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沃土。有句话说得好,你把孩子丢在垃圾堆一样的环境里,就别指望孩子能成才。父母若是习惯手不离机,无形中也在告诉孩子:玩手机比看书学习重要。反之,父母若是时常捧着书本,孩子潜意识也会认为: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书香,是对孩子最好的浸润;书房,是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与其使劲儿硬逼着孩子看书学习,倒不如以身作则,自己去阅读书籍、提升自己。在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影响下,孩子自然也会求知上进、出类拔萃。
先让自己发光才能照亮孩子。很多父母都会疑惑:我事事以孩子为先,将所有的时间和心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孩子仍然不成器。而那些优秀孩子的父母,你问他们到底怎么教育孩子的,他们总说:我们啥也没管,全靠孩子自己。这是为什么呢?育儿先育己,教人先自教。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逼迫孩子,而是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自己身上。主动成长,修炼自身,给孩子打好样。其实,相比我们为孩子做了什么,我们自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为重要。教育这条路很漫长也很艰难,但榜样却是唯一的捷径。或许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不能为孩子授业解惑,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踏实、勤奋、上进的人。我们身上这些正向的品格,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就像董宇辉所说的,教育的本质不是言传身教,而是身教言传。等你做到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言传了,孩子都能看得见。闭上嘴,抬起腿,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这便是最好的教育。
只有我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活成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的人生路,做他们最好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