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庭付出、教育孩子、勤恳工作,不论哪一项都消磨着一位妈妈的热忱。可没有谁的日子不是一地鸡毛。在这种压力之下,富养自己才是对抗生活打磨的最好方式。经营好自己,才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就像《母亲进化论》一书中说的:
“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所谓的富养自己,并不指要花很多的钱,买很多的东西,掉入消费陷阱。爱自己、富养自己的方式也可以是低成本、零成本的。在一个家庭中,妈妈一旦情绪失控,会对孩子的心理留下严重的阴影:一个家庭好不好,看妈妈的情绪就知道。这就导致很多妈妈会在对孩子发火以后有这样的自责:“我又忍不住发火了,我真不是个好妈妈。”
这是对发火的误解,也是对“好妈妈”的误解。
发火就是脾气差,生气就是无理取闹?不是的,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发脾气就是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生气并不羞耻。妈妈也可以发脾气,这很正常。接受自己的情绪,尊重负面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情绪自由的第一步。负面情绪不是猛兽,沉浸一会儿也没关系。妈妈也需要经历、感受自己的内心从平静到被扰乱、不高兴,经过发泄或者自我消化最终又走向平静的过程。当然,能不生气就不生气。表达需求比表达负面情绪有用。重温一遍生气的危害:心脏损伤、血压飙升、肝气郁结、免疫力下降,乳腺癌几率增加......生气真的特别伤身体。
《非暴力沟通》里提到:
每一种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表达愤怒,就是充分地将这些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遇事只会发火,当然也不是情绪自由,是大脑被情绪支配。在真诚接纳自己情绪的基础上,表达需求比表达负面情绪更有用。
下班很累了,可以拒绝孩子的陪玩申请:“我已经很累了,不想再跟你玩玩具。你可以让我休息十分钟再玩或者可以直接去找爸爸玩。”
可以将日常事务分给另一半:“我需要你去辅导一下孩子的作业。”
郑渊洁说过一句话:“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我想这个所谓的“影响”,并不是指妈妈一直压抑自己去做情绪稳定的人,而是做真诚面对自己和情绪,积极和各种情绪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