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你消费了吗?早在十月份就开始预热,显然,今年大家已经没什么感觉了,这个的双十一跟经济一样,有点冷🥶
要知道去年我朋友研究了好久,什么满减,什么折扣,什么优惠券,什么时间付定金,什么时候付尾款……成了她那一两周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今年她好像就没再这么热衷这些。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去年双十一,购物车上百件物品,今年她说不买了,也没比平时便宜,囤那么多,占地方,真的也闹心。
而我更是好多年一贯地不怎么感冒,如果正好赶上要买东西,我就直接下单,不会等双十一,甚至怕快递不给力,刻意绕开这个网络拥堵的至暗时刻。
主打一个省心省时,因为买的少,自然也是省钱。曾几何时,我沉迷在代购发的各种品牌的商品里,护肤品,一个档次一个档次地往上提,电子产品,首饰,孩子的东西……全都沦陷在别人给我植入的消费观里。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感到了莫名地无聊,因为不要说真的Lv包包,就连我买的那个高仿的Lv我都没机会背,哈哈,大部分时候我更愿意拿着我的帆布包,30多块钱的大包,既能装孩子的学习用品,还能顺便买点菜,柜子里还有几条项链,也没带过,都忘了当初为啥要买,因为我想不起来带,更别说来回换着戴,也没那个时间天天换,我都想把那些饰品、手表等等都卖掉,来释放我柜子里的空间。
现在护肤品,全部是保湿的,最基础的,也就那一两个品牌,时不时还尝试一下国货精品,感觉也不错,面膜再也不囤了,因为既想不起来,也没时间做,衣服,前些天清理了三大包,都扔了,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我的感觉越来越好,消费主义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弱了。
于是今年就出现了一个新词——反向消费。
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精准意义,所以就查了一下,单纯的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其实就是与主流的消费观念有所不同,甚至正好相反的一种消费想法。
也就是不再盲目地去追求品牌价值,或者不再认为价格高的东西就是好的,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以及产品真正的好坏。
以前人们以为,现在的年轻人过得比较随性自由,花钱大手大脚,不会精打细算。
而真实情况却是,现如今的年轻人在消费观念方面越来越追求“平替、性价比”,在消费方面有了更加细致而冷静的思考,并不会被轻易商家带着跑了。
这说明,人们真的越来越明白营销是什么意思,想要简单粗暴地收割智商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不好糊弄,越来越难以洗脑了。
这是好事。
因为从个人角度来说,不被消费主义影响,确实是件好事,不仅说明我们更加成熟理性,对于家庭财务来讲,也是节流了,比如小红书上,很多人都在晒自己如何省钱,我觉得都非常好,一个人省钱节俭度日,不丢人,月月光,没钱花,各种借呗花呗信用卡,来回倒换才愁人。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很有钱的朋友给我推荐,说某个国产牌子的化妆品,真的不输那些大牌,价格却便宜很多很多,我试过之后,果然不错,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平替吧!
以前我会在店里给孩子买衣服,小孩子的衣服真的太贵了,羽绒服动辄六七百,上衣动辄二三百,但是孩子长得很快,为了多穿一年,必须买大一号,然后就很丑,第二年穿得正好,可是衣服已经洗得很旧了,孩子也不喜欢穿了,如今,我在网上给他买的衣服都是正好的,穿完直接扔了,下一季继续买新的,每一季都穿新的漂亮的衣服。
既省钱又开心😁
当然,这只是从个人角度,如果从全社会角度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因为大家都不消费了或者说都消费降级了,经济慢慢就不行了,那么大家也就都赚不到钱了,或者赚钱没那么容易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现在对经济的预期并不乐观,所以,才会选择消费降级,毕竟,不管外面怎么变化,自己兜里没有钱,或者钱不够花,都是个人的悲剧,跟别人没关系,
所以,这个双十一,你有没有反向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