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指的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体现了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是一种安贫乐道、内心自足的快乐。
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
当今环境,人心浮动,许多人处于焦虑的状态。就让我们从圣贤智慧当中,一起去探求孔子和颜回的快乐,他们的快乐在哪里?为什么他们的内心能够与外在的环境形成那么大的天壤之别?
孔子讲过:饭疏食饮,睡在陋巷,趋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对颜回也有一个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们发现这两个人都常在喜悦快乐当中,但他们的处境又是那样的不堪,那样的不顺,处于一个逆境和违缘当中。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就是人的快乐与现实的人生境遇是没有关系的,他们追求的是那种精神上的快乐,而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快乐。因为物质基础上的快乐,都像昙花一样刹那生灭的。但精神上的快乐,孔夫子颜回的这种快乐,它是属于长久的,而不是短暂的,这也正是他们伟大之处。
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的快乐和喜悦,总是建立在对外在环境的优越或者顺心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快乐跟现实人生是成正比的。话说回来,我们内心的情绪,喜怒哀乐是受环境直接影响的。我们的心总是在“心随境转”。而外在的环境,外在的世界,用佛法来讲,却是“无常”。无常就是瞬间变化,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当我们有了这种心境之后,我们的内心,也一直处在一个变化起伏当中,表现出来就是大喜或者大悲。 总之,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成为我们生命的主人,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喜怒哀乐总是交给了外在世界,交给了外在的人,外在的事,外在的境遇,外在的一切遇见,交给了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是我们没有把自己还给自己,没有真正找到我们生命的主人,没有真正把人的生命作为一个主体给树立起来,建立起来。
泰戈尔曾说过,当我放下所有欲望,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翅膀绑上黄金的鸟儿是飞不了的。追逐梦想唯素履之往,一苇以航,沿着孔颜之乐指引,让我们拥有精神上的幸福。
孔子颜回已去,新的时代已来。先辈言行教导,身体力行的教诲我们不可忘怀。当以大笔如椽,心怀孔颜之乐,且牢记使命,以存心寄华夏,以时光赠山河,乐在实现人生价值,乐在无愧此生,无愧此行。于时代的宣纸上书写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