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剑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带在身上,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字镶着悠悠泛光的铜边,在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的推向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的箭身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带着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的一声,拔出宝剑,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剑,我一直挎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塌陷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捡起那柄断箭,沉重的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支宝箭上,多么愚蠢啊!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时,又是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这几台是一只箭,主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若要它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都只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