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48期格物2班学习第24天
时间:2023年12月13日
姓名:张连芳
地区:山东东营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日省笃行,勤学好问的良知人,知行合一的学习成长者。自我提升,去除傲慢,以身作则,做智慧母亲,优秀母亲,做善解人意,矜持贤惠妻子。每天看见微笑,每天看见改变!
48期格物二班功课打卡表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2分
2、准时交功课✔:2分
3、日行一善✔: 2分
4、每日自省✔:2分
(1)时刻保持恩悲敬
(2)不抱怨,不说谎
5、读书践行心得✔:2分
尊敬的博仁导师,幸福付出的志愿者老师们,亲爱的第48期格物班二班四大组19小组的兄弟姐妹们:当下好!
今天是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农历癸卯(兔)年 /甲子月/ 乙巳日 /冬月初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带上微笑,迎接吉祥。热爱生活,拥抱健康。此时已经凌晨三点,为了避免早晨各种忙碌耽误提交功课,所以再晚也要做好前置思维。白天喝了茶导致现在毫无睡意,那就复盘一下当天的动态。上午读书学习,洗个澡顺便把洗手间马桶刷的锃亮锃亮的,把闲置不好用的拖把和笤帚统统清理了,发现卫生间不仅干净整洁还亮堂了很多。给爱人打电话说今天休班中午由我来给孩子做饭,让他不用忙着赶回家做饭。自从上班忙的难得给孩子做饭,中午我给孩子们做了米饭,蒜苔炒肉和冬瓜汤。今天的午餐孩子们一扫而光,我感到很开心,因为孩子们不仅没有剩下饭菜同时也说明我的饭菜很美味。下午孩子们上学了,我乘坐上玉会老师的豪华电车参加周二下午致良知线下读书会。学习目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地点:巨晴摩雅东城旗舰店。流程:两点大家准时入座开始第一步,静心环节。时间:20分钟;听着冥想音乐闭目静坐,然后各自分享放空大脑的觉知力如何?第二步,阳明心学诵读与收获分享并进。时间:70分钟每人诵读一段《阳明先生文集》第50章《钱德洪录》中的第50.24~50.28段内容,然后再轮流读三遍达到能大概理解字面意思,在这里很愿意分享一下原文。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1],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2],良知即天也。”“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是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注释】[1]“先天”句:语出《周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2]“后天”句:同上。【译文】先生说:“‘先天而天弗违’,天就是良知;‘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就是天。”“良知仅是辨别是非的心,而是非仅是个好恶。明白了好恶,也就是穷尽了是非;而明白了是非,也就穷尽了万事万物的变化。”又说:“‘是非’两个字是大规矩,而灵巧的地方就在乎于个人了。”“圣人的良知,就像青天里的白日;而贤人的良知就像有浮云的天空里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则像阴霾天气里的太阳。虽然他们的明亮度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一样能够分辨黑白的,即使在昏暗的夜里,也能够影影绰绰地辨别出黑白来,因为太阳的余光仍旧没有完全消失。在困境中学习的功夫,也只是从这一点光明的地方去精细鉴察罢了。”【解读】 王阳明认为,主观的良知与客观的天是一回事。良知先天而动,天将不违拗它的意愿;良知后天而动,它会很好地尊奉天行。在阳明先生看来,做人应该好善而恶恶,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违背这个准则,肯定恶而否定善,将不齿于人类。但是,如何来具体地做,则大有学问。不懂这个学问,不会巧妙处世,也会好心办坏事,混乱了自己的是非之心。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译文】有人问先生:“良知就像太阳,而人的私欲就像是浮云。浮云虽然能够遮蔽太阳,然而也是气候里本就具有的。莫非人的私欲也是人心本就具有的吗?” 先生说:“喜、怒、哀、惧、爱、恶、欲,就是所谓的‘七情’。这七种感情都是人心本来就具有的,但我们需要把良知体认清楚。就比如是太阳光,也不能指定一个方向照射。只要有一丝空隙,都会是太阳光的所在之处,即使布满了乌云,只要天地间还能依稀辨别形色,也是阳光不会磨灭的表现。不能因为浮云遮蔽了太阳,就强求天空不再产生浮云。上面所说的七种情感顺其自然的运行,都是良知在发生作用,不能认为它们有善、恶的区别,更不能对它们太执著。如执著于这七情,就成了‘欲’,都是良知的阻碍。然而刚开始执著的时候,良知自然能够发觉出来,发觉后便会马上清除这一阻碍,恢复它的本体。如果在这一点上能够看透,才是简易透彻的功夫。”【解读】 王阳明在这里肯定七情是人心应该有的,承认情欲的正当性,这对传统观念是一种突破。在他看来,良知是七情的指引。就像阳光一样,只要有一线光明,就是阳光所在。行于世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光明存在,因此,我们不应暂时被乌云遮蔽就忽略了阳光的存在,我们的生命是充满阳光的。 问:“圣人生知安行是自然的,如何?有甚功夫?” 先生曰:“知行二字,即是功夫,但有浅深难易之殊耳。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实落尽孝而已;学知利行的,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良知尽孝而已;至于困知勉行者,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圣人虽是生知安行,然其心不敢自是,肯做困知勉行的功夫。困知勉行的却要思量做生知安行的事,怎生成得?【译文】有人问:“圣人生知安行是天生就有的,这话对吗?是否还需要别的什么功夫呢?”先生说:“‘知’‘行’二字,就是功夫,只是这功夫有深浅难易的区别罢了。良知本来就是精明的,比如说孝敬父母,那些生知安行的人,只不过是依照自己的良知,切切实实地去尽孝而已;而那些学知利行的人,则需要时时反省察觉,努力地去依照良知去尽孝而已;至于那些困知勉行的人,他们受到的蒙蔽禁锢已经非常深,虽然需要依照良知去尽孝,但是又被私欲阻碍,因此不能够做到尽孝。这就需要他们用别人一百倍、一千倍的功夫,才能够做到依照良知去尽孝。圣人虽然是生知安行的,但他们在内心里也不敢肯定自己,所以愿意去做困知勉行的功夫。那些困知勉行的人,却时刻想着去做生知安行的事,这怎么可能成功呢?”【解读】 王阳明在这里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圣人生知安行是如何的,一个是圣人的功夫表现在哪里。阳明先生认为圣人虽然已经生知安行,但却不敢自以为是,还要做困知勉行的功夫。这就指明了,困知勉行是所有人都应该做的功夫。诵读结束开始分享与自己结合的含义。第三步,个人践行周分享。
时间:30分钟。对以下践行做体会分享:【修身三宝】
每日静心:打坐30分钟多。
每日动功:大拜有氧运动。
每日诵读:经典自选。
【齐家三宝】
孝亲:
每天对父母大声说我爱你;
卫生:
每周整理家里的三处杂乱;
亲密关系:
每周给伴侣一个神秘小礼物并截图发群里[礼物][偷笑]
四点分享会结束大家互相道别回家各忙各的,晚上八点又在腾讯会议复盘周日下午十家连心分享会的不足之处。十一点前家人们都休息了,我还在学习《心灵绘画童画信息解密》资料,因为今天领导下通知报考《绘画解读师》的教师,结合自己班级某个孩子的个案,制作两个视频,一个是成长历程,一个是绘画过程!周三提交!这个任务有难度,翻找了视频和照片,再对照资料查看到底是属于哪个类型的图片,我还是模棱两可,本来想捋出头绪做好视频不至于第二天开会束手无措了。后来静了静心给自己提示不着急慢慢来相信一定会做的很完美。凌晨一点了一边看着八段锦视频,一边给爱人和孩子包好了营养早餐~馄饨。八段锦是我刚接触的一项健身运动还不太熟悉但我很喜欢练习。园长以为我在教室于是打电话让我上办公室,我说今日休班了有事可以电话里说一下,原来是让我负责八段锦任务,问我可不可以我果断答应没问题,我最喜欢运动了正好跟着退休的陈老师学习。园长找我也是斟酌后觉得也就我能胜任这份工作。既然我接了这个繁重的任务,那我要挤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早出徒。此时越写精力越充沛,一看表已经凌晨四点了不能再写了暂时告一段落吧!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
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