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第680篇:如何教出会思考的小孩?从培养批判性思维开始
正平、言晨妈妈

12.2

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提到“孔融让梨”,我们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老师曾经教的那些:要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懂得尊老爱幼,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别人。因为只有这样回答,我们才能拿到满分。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预设“标准答案”,其实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孔融本来就是名门望族,平时不缺梨吃,才能轻轻松松地让出大梨。”

“为什么哥哥吃大梨,弟弟吃小梨呢,这样是不是不公平?”

“孔融好聪明啊,知道大的梨自己也吃不完,这么说既能得到表扬又不浪费。”

“爸爸下次买梨要好好挑,全部买大的,全家一起吃大梨。”

1

其实,这两种看问题的视角,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海绵式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吸水一样,只要有知识就统统不加选择地吸收。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相对被动、不加选择,除此之外,还会给人一种“知识充盈”的错觉。

与之相对的“批判性思维”,则是对知识进行分析判别和评论好坏,确定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的清晰观点。

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中,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也都被列入通用素养中的“高级认知” 。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会被如此强调?

因为知识无穷无尽,但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落伍。

当今时代是信息泛滥、真假信息混杂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不通过核实就快速在网络上传播,铺天盖地的未经证实的信息逼迫我们的大脑对它们进行处理。

这时,一个“海绵式思维”的人,可能不会甄别信息的真假,而选择盲从、盲信、随大流,最终必然导致许多荒唐的后果。而一个具有良好“批判性思维”的人,则能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接受或拒绝某种思想或观点。

比如,2011 年日本核电站爆炸,核辐射开始向外辐射。由于担心日本核泄漏污染海水、影响身体健康,我国多地爆发了谣“盐”风波。许多地方盐价暴涨 15 倍,食盐脱销。其中,武汉一位“抢盐帝”郭先生就趁此“商机”,花近 30000 元囤积了 1.3 万斤食盐。而谣言一过,“抢盐帝”看着自己推起的那座“小盐山”,真是欲哭无泪。

这里面固然“抢盐帝”有投机倒把的心态作怪,但如果他在听到谣言时,能运用批判性思维,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也不至于听信谣言,最后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

2

可是“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呢?

其实不难。

《学会提问》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是怀疑,最小行动是提问”。所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第一步就是让他们敢于提问。

而实际上,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往往会把“为什么”挂在嘴边。

孩子:“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 “这是电饭煲。”

孩子:“电饭煲是什么呀?”

妈妈:“电饭煲是用来做饭的。”

孩子:“做饭给谁吃呢?”

妈妈:“给爸爸妈妈和宝宝吃。”

孩子:“为什么我们要吃饭呀?”

……

然而面对孩子无休止的发问,我们可能会觉得很烦,所以在孩子提问的时候,常常采取不回答或直接来一句“哪有那么多问题,吃饭就是吃饭”。

这种回答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提问能力,让他们不敢提问。更好的做法就是积极回应孩子的提问,不要因为他不切实际就否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欢迎自己提问,这会极大鼓励孩子下一次提问。

而且除了积极回应,我们还需要客观解释孩子的提问,绝不能因为他还小,就随便敷衍。

顺利走出了“提问”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对于一件事情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判。

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借助故事、图画等工具。下面以“灰姑娘”的故事举例,具体阐述该怎么一步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01不要光问“什么”,还要问“怎么”、“为什么”

在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时候,除了给他讲故事情节,还可以多问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王子会喜欢辛黛瑞拉而不是她的姐姐们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孩子就需要真正地去思考,而不是简单记住一个故事情节。

02问清为什么,还要敢于质疑

“辛黛瑞拉这种做法是最好的选择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

“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等和孩子一起找到故事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讨论:“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等下次再看到一本书、一篇文章或是任何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脑子里都要有一个声音:这个作者的说法一定正确吗?如果我不认同他,要怎么反驳?”

这样下来,孩子就会理解,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从而养成一种“不唯上,不唯书”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03创造高级交谈:交换立场

如果孩子之前支持辛黛瑞拉,现在则让他试着从后妈的角度来表达观点,看看孩子能否清晰地表达与原来观点相反的观点和价值观。或者,以新的话题开始,当孩子说出一种想法以后,再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开始讨论。

这样,孩子就能逐渐理解: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相同或相冲突,但没有哪一种是完全正确或错误的。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理性之剑,可以鞭辟入里,拨云见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对人心性的养育和习惯的养成。不管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要养成孩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把问题想得明白,有自己独立清晰的观点,就不会在这个信息过载的年代里难辨真伪对错,不会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无所适从。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59039
推荐日记
《改变认知》
《12.27【593】最美的体验——妈妈》
《多出的牛奶》
《心态》
《贬低孩子有毒的嘴》
《亲子日记84》
《成长日记38——数学小测试》
《好好说话》
《12月27日 天气阴 星期三 成长日记》
《156》
《成长日记》
《坚持学习》
《心存善念的孩子(747)》
《991二宝的烦恼》
《成长日记》
《不合格父母的行为》
《对孩子不要溺爱》
《父母的语言——第614篇》
《和知识做朋友》
《思想日记》
《一起玩一小会儿》
《平淡的一天》
《手工制作邮票》
《亲子日记第278天》
《成长日记》
《我的口述日记 》
《放手成就孩子》
《2023.12.27 星期三 多云 第78篇》
《随记》
《亲子日记93》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