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孩子放学时,因为对方违规停车并且挡在了我的车位前面,孩子冲动之下把对方的车划了,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负责给对方修车并给予一定的赔偿。事后孩子爸爸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了“教育”,硬的、软的、大道理、小道理一通操作,孩子只是低着头默不作声,但是拒不道歉。爸爸最后采取了威胁的绝招,让一直在旁边聆听的我及时制止了这场“谈话”。我知道今天孩子哪怕是道歉或者承诺并不是真心的,而且他并没有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为他的认知、价值观与现实生活已经产生了冲突。所以当天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搁置。
两天后,我下班早一些,一直不接孩子放学的我在孩子放学路上等着他,他看到我的那一刻眼睛是有光的,笑容顿时聚集在脸上,欢快的向我跑来。我就一路跟他有说有笑的聊学校,聊同学,聊我工作中的事情,此时我刻意的讲了一件工作中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主旨意思跟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很像,我说人家是这样这样来处理的。然后他恍然大悟一样看着我。我在叙述“工作中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发表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孩子也适时的点点头。自此我再也没提过那件事情。
过了两天的一个晚上,孩子跟奶奶闲谈,忽然孩子跟奶奶说,那件事情我如果这样来做是不是会更好,奶奶也立马夸张的表扬了他。我后来想了想,如果我在孩子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来做这件事情肯定没有效果。那个时候孩子处于情绪对抗阶段,我们都不冷静不客观,所以有些事情应该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处理事情。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我们都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