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完武校长的直播“让孩子在假期里实现弯道超车”,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教育”和“亲子关系”这两个词的重量我是深有体会。
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我,在老大的成长路上有过焦虑、无助、迷茫。从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到青春期叛逆的老大,一度让我怀疑人生。怎么像突然换了一个孩子似的?记得看过一段话: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能自觉!在家学习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家长的监管力!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所以在家里都是我管得多、包揽的多、说教的多。但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与老大沟通时总是在说教,却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说服,沟通时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孩子的诉说,20%的时间用于说教。那段时间真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孩子的成绩也一路下滑。
幸好初二时候老大班主任负责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给了我一些中肯的建议,首先家长的关注要源于真心,在与孩子沟通时,全身心去倾听,这表示家长很重视孩子的事情,会让孩子感觉到他很重要。被父母重视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来源,这也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
其次多倾听少指责,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陪伴孩子。让孩子多说说自己的感受,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导,如果是靠吼或者严加管教孩子,基本都是徒劳无功的,而且会让孩子更加反感。
人生,就是一个大赛场,孩子必须自己参赛,父母不能替代孩子面对生活,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剖析孩子的内心需求,不要轻视他们的自尊,给予并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和他们成为互相信任的朋友。遇到问题,要充分给予孩子空间,让他们做出选择,而不是一味的善作主张,替孩子决定好。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原则的控制,是比无原则的放手,难得多的事情。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很认同武校长说的“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给足孩子倾诉的机会,和有效的沟通。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