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似乎是近年来特别热门的话题。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似乎都会提到自律这个词。在学习、运动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我们都很有帮助。自我管理强调的是我们自身在活动中的作用,所以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这项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自己所做的努力,哪怕有些失败,也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孩子们内部的动力。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假期中做以下几件事,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确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很多孩子对于制定计划的态度比较消极,认为自己就算定好了也完不成,没有成就感。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更具体的分解。既要给自己设定大目标,也要有明确可操作的小目标。比如,我想在假期里提高英语,这就是一个笼统的目标,我们还是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而如果改成:我的英语阅读理解得分不高,假期中每天阅读一篇英语短文,积累阅读量。这样的目标就非常具体有量化,而且可操作可调整。孩子们按照这样的计划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收获,产生成就感。
二是营造专注的环境。在孩子们进行学习这类需要专注的任务时,家长们可以引导他们先整理好自己所处的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减少干扰,整理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管理。如果孩子们能在做家务时学会如何保持条理,他们也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生活中。
三是改变奖励的方式。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们提供外部奖励,比如考到多少分就给你买什么样的东西,做到什么样的事情就满足你的某一个要求。短期内这样的外部奖励可以让孩子们努力奋斗。但是长期而言,孩子们的内部动力得不到激发,外部的奖励慢慢的就会失去吸引力,不再那么吸引人,孩子们可能就不再努力了。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今天取得的成绩是你自己努力得到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从中获得了收获,这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把成就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在假期中,可以更关注孩子们取得的一些小小的进步,比如练字时能够做到专注不分心、坚持背完了20个新单词、定期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奖励的方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吃一支冰淇淋、和父母一起看电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等等。
当我们和孩子谈论自我管理时,不是指责他们做得有多不好,而是要让他们看到只要用对了方法,每个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