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体局和融创中心联合举办的围绕亲子共读写助力亲子成长为主题的节目在昨晚诸城电视台播出。节目分别邀请了四组家庭和三位教育专家来分享和剖析了亲子共读写给家庭个体带来的正向改变。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号家庭,当孩子妈妈出来讲述的时候举止从容,谈吐优雅,出口成章的文采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深深地吸引了我,孩子是一名初中学生气质也是落落大方,成绩优异。她坚持写了14年的亲子日记,共3000多篇,她说亲子日记对于她们家而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和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我跟家人说14年,是不是有老大?所以坚持了这么多年,原来人家是从胎教开始的,平时她也很喜欢看书写读后感,还会跟孩子互相点评各自的日记。通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她们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互相理解。
之前听过樊登读书里教育孩子要和善而坚定。我也记在心里,有时候跟念经一样来重复这几个字,也在书里找实用性方法,拿笔划重点,当时觉得说的真有道理,可效果甚微,还是会鸡飞狗跳。亲子日记虽然我断断续续记录了才一年多,篇数也不多,更多的是反思型周记月记,但反思了就是成长了,加上平时看到的方法就会有相辅相成好的改变。写亲子日记不就是我正在找的实用性教育孩子的方法吗?看书是纸上谈兵,落到实处的是亲子日记,改变不了别人就先改变自己,我发现写日记可以让我梳理情绪和静下来心来思考,情绪稳定了才能好好表达,各种关系才会和谐。我也会把我记录的亲子日记分享给孩子爸爸看,有些嘴上说不出来的话可能通过文字就能流露出来。即使是生气时的情绪用文字来记录成日记的形式对方看了也会静下心来思考反思,但换成说的话可能会引发矛盾。
节目中的其他三组家庭都对写亲子日记的收获做了分享,不同点是她们生活中发生的日常,相同点是她们都是和谐幸福、情绪稳定、父母和孩子互相成长进步的家庭。在这我分享一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上学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用那种黄色的作文本写日记,然后他会用红笔给我们每个学生写评语和鼓励的话。这种文字的交流带来的能量能走进心里,鼓舞着每一位学生。至今他也有写随笔的习惯,虽然他可能已经忘记我是谁,但我一直关注他的公众号,每读一篇日记随笔都像在跟智者对话。有了写亲子日记的感同身受,我觉得他从一位老师到校长是"写"出来的,就像节目中四号家庭的爸爸,后来取得了讲师和教师资格证等荣誉,是得益于亲子日记。所以一个人的心态的改变也会有助于事业的提升。我发现我认知改变了以后,我有提议孩子爸爸一起写,不管是对孩子教育还是工作的一个复盘,这样思路会更清晰明确明智。其实真正受益的首先是本人。通过梳理可以稳定情绪,接纳好与坏,欣赏更多发光点,成就彼此。还是就是多看书,我虽然看的书不多,但我有看书的习惯,有天晚上我拿起学校发的《牵手两代》在看,两个孩子也跟着找到了各自喜欢的书在看,果然身教大于言传,先改变自己,多看书就没空刷视频刷剧,孩子也不会沉迷于电子产品。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试问哪个学霸不是爱看书的?能沉下心来苦心钻研。孩子不愿意看书,家长先看,不愿意看课本家长先看课本,不愿意写作业家长先坐下来拿本书看书,不用唠叨那么多。有次老师让我在家长会上上台分享写亲子日记的感受,我心里就在想我分享了不怕"啪啪打脸"吗?班里优秀孩子那么多,人家家长经验更多。后来我就转变了想法"我这是对孩子没信心,每个孩子花期不同,起点不同,养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我写日记是对我自己生活的记录和反思,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为什么怕打脸,即使孩子不优秀那也是做父母的我没做好,没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以先做好自己"。
我的日记里也记录道"亲子日记往小了讲是让我们家庭个体进步的,往大了讲是有利于全民素质提升和社会和谐的。作为一个妈妈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们将来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文明和谐、健康的,这应该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愿景,所以从做好我们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