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和圆圆这段看似特别简单的话里,却看到了为人父母的大智慧。
首先,在“结婚”这件事情上,父母给出的是痛快的愉悦的“好”,而不是严肃的或者做左顾右盼、摩棱两可的答案。这种肯定和理解,不仅是对孩子“结婚”要求的接纳,更是对孩子这个人的接纳。它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童心,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
其次,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做父母,不要什么都给孩子答案,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这也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课程里的一个方法。孩子的思考,都是从这一点一滴里的生活细节里培养出来的。尹老师在引导孩子找到的解决方案后,即使圆圆的回答再幼稚可笑,父母都没有任何嘲笑的口吻,而是很认真的共情。
最后,最关键的是,从始至终,尹老师始终用理解孩子的语言和心态来面对的,丝毫没有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有“结婚”之类的想法和观念。正是因为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知道这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所以避免因为无知而贬低或者伤害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