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以礼服人,我觉得这里的礼,就是一种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是恭敬、谨慎小心、勇猛、还是心直口快,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和适度。对别人好,也要适度,不然别人会把你真心和长期无怨无悔对他的好,变成一种义务,稍有不好,便挑三拣四,让自己觉得生活好累。我们在和别人相处时,无原则的忍让别人,让别人瞧不起你。无原则的向别人直言不讳,别人觉得你会没有涵养。总之,不论怎样,我觉得做一个做事做人有原则的人,便是为人处事之道。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将要死时,鸣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部门的官吏在那里。”
与人交往之道,首先自己要端庄大气,无论自身长的如何,但是穿着要得体大方,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真诚待人,踏实做事,是我的做人标准,对待任何人以诚相待,无论对方怎样,自己要真诚相待,用自己的诚意换来对方的诚意,可称之为同路人或者是朋友。用自己的真诚换不来对方的真诚,可谓是不是一路人也。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言辞举止,说话要真诚而不含蓄,和气而不是附和,才会得到肯定。
面对事情,无论好坏,冷静思考,好的发扬但不张扬。不好的要做反思,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种历练。秉承这种心态,生活中变多了一些坦然,少了一些烦恼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