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接触的绘本对宝贝来说有点难,所以进行二次阅读。情节开始,关公催马扬鞭,星夜赶路。那匹看不见的马的纵横驰骋的姿态,我们可以通过关公猫左手扬起的马鞭和马童猫手里的半截缰绳想像得出场景
此后画面、唱腔、叙述都是围绕着这匹看不见的马而依次展开:战马亢奋、战马恐惧、战马打跛、战马悠闲……凡此种种,都是在关公猫和马童猫种种不一而足的情态和念唱里呈现。这里显然体现着中国戏剧文化所独有的审美和趣味。
结合现实中孩子大都喜欢动物,这样的故事场景会让他们稚拙的心灵和动物之间产生天然的契合与亲近。同时,孩子的想像力是最丰富的,大人或许在戏剧表现中需要考虑是不是这里有一匹马,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舞台上”“画面中”马出现与否,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在关公猫和马童猫的姿态行为中找到了“马”。
就好像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着一根绳子牵出恐龙,对着一朵小花看到精灵一样,孩子的感知是极其敏感、丰富的,而《看不见的马》也充分满足了孩子们通过行为动作想像场景的需求。
快来和孩子一起感受中国戏剧中唱念做打带来的文化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