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有哪些特点呢?
特点一:相互的爱和关心
良好、持久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爱和关心,在彼此之间流动。
亲子关系亦然——父母爱孩子,孩子也懂得爱父母。
有的家庭,父母很少陪伴孩子,不懂得表达爱,孩子对父母缺乏依恋和信任,亲子之间冷漠、疏离、互不关心。
有的家庭,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宠上天,事事依着孩子的性子来,要什么有什么,造成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知道索取,从不懂得关心、体贴别人。
这两种都属于低质量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这种依恋,主要源于孩子0-3岁阶段,父母给予的“敏感照顾”。
所谓“敏感照顾”,是指父母能够无微不至地关注孩子,及时捕捉和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能够通过孩子的哭声快速判断孩子是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了,并尽快满足孩子。
父母还需对孩子采取稳定、持续的慈爱态度,避免简单粗暴的吼叫和惩罚。
这样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孩子会觉得舒适和满足,对父母感到亲密和信任,形成最初的安全感,从而拓展到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和期待。
如果在孩子三岁前,父母疏于照顾,孩子没有充分体验过这种感觉,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依恋关系,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缺乏信任,容易出现冷漠、焦虑、自卑、暴躁等心理问题。
《只有时间不撒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心理医生李子勋:‘我女儿今年两岁,她爸爸经常出差,回来的时候想抱女儿,女儿会说不要爸爸。请问发生这种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儿?’李子勋回答:‘干吗要教育孩子,这是父亲应该承受的。’”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0-10岁是建立亲密有爱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就再也难以找回。
父母在孩子成长早期,应当多花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多和孩子交流、互动,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世界。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应当给孩子爱自己、关心自己的机会,适当示弱,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会懂得付出、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