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星期一,中雨
早饭过后就已经九点多了,最近这段时间,可能是太放松了吧,一觉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的时候就七点多了,婆婆已经去集市上买菜了,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早饭。由于我们没有燃气灶,一直都是用电饭锅做饭,所以每次只能是一个锅在工作,要么炒菜,要么熬粥,所以比较费时间。
冰箱里还有一个切开好几天的“瓜”,本地人都叫“方瓜”。从电脑上搜一下,原来“方瓜”还有好几个学名“番瓜”“倭瓜”“北瓜”“番蒲”等。一种蔬菜都有这么多的名字。本来我想把瓜擦成细丝,然后加鸡蛋,面粉,搅成糊糊,用电饼铛烙菜饼的,正好婆婆赶集回来了,她老人家说“瓜很老了,这样做不好吃,留着熬粥吧”。那好吧“我刚买的土豆,李奶奶不是说土豆烙饼也很好吃吗?放两个土豆吧!”怎么吃都行,我们家儿子不挑食。但是小宝不吃,只好又给她煮面片。这一顿饭,吃完就九点多了。
本来打算今天回姥姥家的,只是天一直下雨,那就改天吧!依然是按照小家伙的意愿去“儿童乐园”。由于天气原因,今天出来玩的小孩子特别少。
午饭过后,小宝午休了,现在都四点多了还没起床,今天下午是没有办法再去儿童乐园了,雨还在不停的下。今天的票用的有点亏了。
趁着小宝睡觉的功夫,我重新听了武校的十节“父母成长营”的第六课“建立正确的观念”。不管是直播间的哪一位老师,都提到了“言传身教”“上行下效”。也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到孩子,一个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的家长,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出“大方”“吃亏是福”的孩子的,哪怕你在耳提面命的教他“你要跟小朋友分享”,“你不能太小气了”,“你要帮助别人”等等他都不明白的,“爸爸妈妈让我分享,为什么他们却对邻居那么小气,人家来借车子骑一会儿都不同意。有小朋友来我们家,就赶紧把刚买回家的零食,水果啥的都藏起来,玩具也不让小朋友玩”。爸爸妈妈好奇怪呢。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孩子在看着呢!不能让自己图一时的痛快,把孩子教坏了。”慢慢的去除坏的习惯,形成好的习惯。于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看到我们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孝敬老人,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去无意的模仿。
“正确的观念”,什么是正确的?我们作为家长是很容易判断的,但是一些幼小不能区分是非黑白的孩子,他们是无法判断的,在他们的眼里“大人做的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是大人啊!难道他们还对错不分吗?”因为“他们一直这样做的啊”!所以一开始那个“正确”的准则,那个衡量“正确”的标杆在我们家长手里,我们做个“一”,孩子就学个“一”。所以说,如果做为“标杆”的家长没有做出“正确”的示范,那么我们怎么好意思去指点孩子。他们不管是“爷爷奶奶如何给妈妈添麻烦”他们看到了“妈妈对爷爷奶奶满口脏话”或者是“不管爷爷奶奶如何对待妈妈,妈妈依然是守孝道,”妈妈不同的行为孩子们都看到眼里,不用我们如何去跟孩子大谈阔论的讲“尊老爱幼”,只需做给他们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