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2星期一 中雨转大雨
分享一篇关于自闭症的文章,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1989年,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雨人》进入大家的视野并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四项大奖!
影片爆火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类人群---自闭症人群。据新京报报道,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明确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医学名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数据显示2016年时我国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1000万,总体患病率在1%左右,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已居我国各类精神残疾之首。
阿斯伯格综合征作为自闭谱系障碍中的一种,近些年来广受关注!
那么孩子一旦确认为阿斯伯格怎么办呢?
阿斯伯格儿童与家长之间互为成就的关系。
前不久,有位家长向我们求助,说自己家的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有一些阿斯伯格的特征,说话办事总有一套自己的歪理,很难去纠正,在班级中也经常因为一些怪异行为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这种情况如何调整呢?
听完这位家长的讲述,我的感触是这个孩子的情感需求比较强烈,期待能得到周边人的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能在家庭中,孩子受到的关注或者积极的关注比较少;另外阿斯特质儿童很难发展出稳定的友谊,并且在比较焦虑不安的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出行为问题。
举个例子,前不久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是在一个负面评价较严重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由于社交方面能力不足没有知心的朋友,就更有类似“我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表达,但是孩子好胜心很强,又不服输,所以在学校里,就用各种方式去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自己有很多优点。
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用争强好胜来证明自己优秀的方式,难免会惹得周边人的不开心,甚至也有可能在这过程中与同学发生摩擦或争吵。孩子的表现并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反馈,进而导致孩子更容易焦虑无措了。
反观他的家庭,在家庭氛围中,爸爸妈妈都属于批评的角色,孩子一稍微犯错,就会面临批评与指责,所以孩子会处于一个非常不自信的状态,在家里孩子会稍微乖一些,但是到了集体环境中,孩子会不自觉的控制不住自己,想证明自己,求胜心切!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后来经过情商训练的辅导调整,前期父母在积极配合下态度有所改变了,孩子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平和。后期对孩子的情绪、行为、社交等方面都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训练提升,孩子越来越积极阳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