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家长开学第一课,和穿插看了诸城家委会家长成长群里直播课《我的暑假故事和开学计划》里面林子涵和马晓晴两位同学的精彩分享,真的受益匪浅。
首先来说一说家长第一课的感受。边玉芳老师讲的主题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立亲子关系的条件。第一就是高质量的陪伴,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昨晚之前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是错误的执行着我的自认为高质量的陪伴。陪读、陪学、陪生活。一直都是按我认为的有意义、高质量的陪伴来做的。而高质量的陪伴一定是给孩子做,要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个有意义的定义是孩子来定义。
我们家孩子的学习氛围自认还是建立的很好的。一般晚上下班后我和孩子爸爸基本不动手机,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俩在客厅看书,孩子看书的时候孩子爸爸陪孩子一起看书,偶尔他俩还能互动玩一下小游戏。而我对于他们的小游戏一直就非常排斥,觉得浪费时间,对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还批评他俩幼稚。对孩子爸爸一再强调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也需要有点自由空间,偶尔玩次游戏没有事啊,有质量的放松是为了更高效率的学习的说辞我也是嗤之以鼻。对孩子所看的书也是要按照我或者老师的推荐来读,孩子自己基本没有选择权。以至于现在的欣雨性格上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自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干什么事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哪件事干的不如我意了我再生气。通过昨晚的学习,我深深自责,高质量的陪伴是一起做孩子认为有意义的事,换句话说就是以家长为中心换成以孩子为中心。
第二就是如何理解“有意义”?就是放下我们做家长的所定义的“有意义”。家长定义的“有意义”就是三件事,吃饭,学习,睡觉。超出这三件是都是没意义和浪费时间。用我们家长的“权威”来定义孩子所有的生活。从来没觉着有什么不对,执行起来还理直气壮。想想我们大人上班时间长了,隔一段时间还要给自己找放松心情的理由和时间安排,而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只能学习、只有学习,但凡人有点别样的要求就自认他们“不务正业”。这就是做家长的双标问题。
这也就牵扯到第三个问题沟通上来了。没有有效的沟通,家长的自以为是造就了现今的糟糕的也可以说是箭弩拔张的亲子关系。说白了就是在进行有效沟通的时候,第一条接纳孩子的情绪我就没有做到。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重点是:听到说者想说,说到听者想听。而我做到的是能让她听到我所说,不给她机会说她想听。还有就事论事我做的也不够好,每次都能一个话题延伸到好几个话题,能把自己说怒了,谈话性质也就变了,沟通变成了呵斥、教育、怒吼大会。渐渐的嘴里就口不择言了,哪句话杀伤力强,伤害程度高就哪句,进而别人的孩子也就相继出现,一派把个孩子批的头越来越低,从开始的和我就事论事、平心静气的交谈,到最后演变成我自己的河东狮吼的独角戏。渐渐的曾经那个活泼开朗、自信满满的小女孩离你越来越远,后来也就发展成什么事都不用商量,孩子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只能听我们家长的指令来做就行。
再听杜子涵和马晓晴的精彩分享,每一个学霸背后的家庭教育都是公平公正,严肃活泼的,还有一个任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至关重要。只有真正想孩子所想,帮助孩子成就自我,我们的亲子关系才能改善,才能融洽。我们要从主导者变成旁观者,努力改善自己,提高自己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和孩子一起共成长,而不是一味的画圆、画圈让孩子们封闭自我,照我们所想去成长。
以上是我的理解和我下步改进的方向,和家长们共勉!
诸城市文化路小学5.6班 潘欣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