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标准
成为优秀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何谓优秀教师呢?
1、关爱学生
一个“优秀教师”不一定是一个“学术权威”,一个“学术权威”也不一定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关爱学生、发现学生、成就学生。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根本不关爱学生,TA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但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抓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为代价。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底色。若对学生很难有真心的关爱之情,那说明我们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如果要从事教育工作,就首先要做到关爱学生。
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孩子的无差别的爱,但我们要尽量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2、学术水平
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有优异的学术水平。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要足够指导学生。有一些教师,虽然对学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爱,但学术水平非常高,也会吸引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爱上学习。对于大学以上的教育,学术水平有时甚至要超越关爱学生。学术功底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也必须通过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加水,才能保证在学生需要一碗水时,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和自信。
3、学习精神
学校的核心是促进学习。这个学习包括学生跟教师学习,学生跟学生学习,教师跟教师学习,教师跟学生学习。其中最核心的是教师必须保持持久的学习才能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学习精神的可贵。教师也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更新自身,增进自身。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即是说明教师学习的重要性。
4、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关爱学生,也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和持久的学习精神,但却没有很好的方法教育学生。这恐怕也不能成为优秀教师。良好的教学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当我们可以完全灵活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或者说创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有效的学习时,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老师”。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在日常的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中,“教学法”几乎是中心。但“教学法”只是工具,不能代替学生关怀、学术水平和学习精神,成为教育唯一值得研究和提升的对象。我们在教育中切不可舍本逐末。
5、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教育最重人格修养。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在强调作为教师,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在中国人心中,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格修养,即师德,教育者才能被称为“优秀教师”。
最高境界的教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这种人格魅力可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也朝着一种崇高的人格看齐。所以,最高的教育是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