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27→“半个猕猴桃果皮”引发的反思
袋鼠姐sister

2022.09.16星期五(二年级亲子日记16)

前段时间,有位网友晒出了半个猕猴桃果皮并配文(见最后),在网上引起热议,网上出现了两队,一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强调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感恩;另一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说这只是一种自我陶醉,是一种让人窒息的“假装”爱……

当时我就想“吃贵一点的水果时,孩子吃果肉,大人吃果皮肉”,这对我来说是极正常的情况,为啥会引起网友这么大的反应呢?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处境不一样,我们无法设身处地所以不好评论,而今天恰巧读到了一篇剖析此事的文章(作者:小椰子),引起了我的自我反思。

文章提到《奇葩说》辩手张彩玲,说过自己最贫穷时候的经历。

当时她女儿两岁多,有次她带女儿去儿童乐园买,买了个很贵的冰淇淋。

她自己舍不得吃,开始女儿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她当时情绪失控,对女儿发飙:“你知不知道家里没有钱,我们买不起这个冰淇淋!”

而她两岁多的孩子,瞬间就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给妈妈道歉,然后把冰淇淋塞到嘴巴里。

后来她才知道,孩子是因为耳朵发炎,吞咽疼,太小了表达不出来。

张彩玲后来反省道:“我当时那叫教育孩子吗?我是把自己对人生的沮丧,发泄到她身上罢了。”

看到这孩子的反应我简直惊呆了,两岁多就懂得不顾自己不舒服去讨好大人,这真“乖”得让人心疼。

想到这,我头脑里开始不断地搜索,之前是否也同样这样对待孩子过,好在几乎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亲子关系呢?

文中提到哲学家罗素在《幸福之路》中写道:

“做父母的不是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些事情,凡是自我牺牲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极端自私,会从感情上掌握住孩子,过分的牵挂往往是占有欲的伪装。”

是的,总是挂在嘴边的付出,不过是想让孩子顺从自己,听从自己的指挥罢了。

父母那种“哭穷”、“哭惨”式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父母的委屈和痛苦,而不是爱。

所以,面对“牺牲”满满的父母,孩子的内心里常常都是负疚感。

为了减少负疚感,孩子就学着“懂事”、“体谅”,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去满足父母的期待。

真心付出的人,是没有付出感的。有付出感的,就代表他本来不想付出,但又不得不付出,是一种很别扭的状态。

这种苦情戏般的付出,不仅自己活得不痛快,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庆幸自己对孩子对家庭的付出是真心的,当然,老公和孩子对我也是真心的,所以我们才不觉得彼此是负担,反而因有对方,生活更加幸福❤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14568
推荐日记
《教师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9.17天气晴2》
《日记》
《公园一游》
《亲子日记第274篇~写好中国字》
《难过的一天 16》
《206》
《2022年9月17日 晴 孩子的变化 【202】篇》
《打预防针》
《爱动手做饭团的小女孩》
《亲子日记第166篇 记录日常小美好》
《亲子日记220篇》
《太姥爷生日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天气晴第216篇》
《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美好的一天》
《亲子日记219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56)》
《亲子日记第266天》
《亲子日记221篇》
《2022年9月15日亲子日记第146篇》
《2022-9-17晴天》
《劳动》
《表扬的力量(三)》
《 睡着了》
《表扬的力量(四)》
《亲子日记第230 篇 父母规打卡60》
《学到用到见时效》
《亲子日记27→“半个猕猴桃果皮”引发的反思》
《日记》
《学习新技能的一天》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