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孩子,是内在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表现,最终让孩子来埋单。
这两天,我又犯错误了,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反而去管孩子的事。弄的我们亲子关系有点紧张。一直告诉孩子,三年级该托管了,可孩子就是不愿意托管,那就尊重孩子的意见,只有提前接送了。按照我们的约定,孩子回家休息15分钟,是要写作业的。回到家,就不亦乐乎,听故事,玩小女孩现在最流行的古卡,时间观念早忘脑后了。当妈妈的就着急了,催促,唠叨就开始上演,我着急上火,孩子就委屈抹眼泪。今天看到刘启辉老师的一篇文章,深受启发:在控制型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明显让人感觉到缺乏生命力、缺少生气。原因就在于,早就习惯了,放弃了所有的抗争与挣扎。甚至于自己正当的诉求也不愿意、不敢表达。长大以后,他显得与世无争,不是他境界有多高,而是他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诉求。当孩子写作业磨蹭时,先别着急去解决事情要结果,而是要去做孩子的心里建设!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