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几点了,还不写作业?”
“你头这么低,眼睛还要不要了?”
“再不努力学习,成绩怎能好?”
……
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家长越唠叨,孩子越反感,不愿跟父母沟通,虽然家长句句在理,但句句目的性太强,三句话不离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只能避而远之!
想改变现状,只有父母先改变。
不要事事用嘴去说教,去解决。用肢体语言解决效果会更好,当孩子头离书本太近时,走到孩子身边,不要用嘴去说,而应摸一摸他的头,或摸摸他的肩膀,亦可拍拍他的后背,给他竖一个大拇指,然后走开,孩子会感觉到被尊重,被相信,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孩子内心深处感受到温暖,相信他一定会立刻改正自己!
“孩子,这个诗怎么背?我不会,你教教我呗?
“孩子,这算术题太难了,我不会,你会不会?”…………生活中,把孩子用起来!让孩子感受到被别人需要的感觉,从中收获价值感,存在感,从而激发行动感,人与人相处,靠得是感受,都喜欢跟感觉舒适的人相处。
父母不要大包大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要学会跟孩子示弱,“我不会,我不知道,我不懂”。那么孩子就会变为“我会,我知道,我懂”变被动为主动。久而久之,长期的信任,成功,就会找到成就感。
很多事情,要让孩子参与,不要让他只当旁观者,他才会有成就感,及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而不只是培养单一人格的孩子。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