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型
1.爱慕型。青少年相互爱慕产生早恋的现象十分常见,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可分如下三类:
(1)爱仪表。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也是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类型。
(2)爱专长。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动。
(3)爱品性。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比较持久。
2.好奇型。这是因为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青少年性意识的不断发展,会对异性产生身体、生理、心理,以及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进而产生性冲动,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3.模仿型。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
4.从众型。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5.愉悦型。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6.补偿型。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7.逆反型。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8.病理型。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营养过剩;食物中含有性激素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