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根底,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根底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语文的学习也提现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语文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者本身就是一体。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出生,我们就生活在语文教育中。从咿呀学语到熟练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及与他人交流,走在大街上,处处可见精美的大条幅、图文并茂的灯箱广告等等,上面的汉字无一不是小学生或渴望识字的人的学习资源。当领着可爱的孩子逛街、散步时,你可以随机交给孩子这些生字;当坐在家里陪孩子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也会有很多需要你适时教给孩子的文字,还有去商场、超市购物,去山南海北旅游,坐汽车、火车或轮船时.....处处都可以变成我们学习语文的环境和资源。
生活才是是语文教育的活水源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因为有了生活的积累和体验才有了神韵,有了精气神。否则,它们只能是干巴巴的、乏味的文字。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吸收语文的养料,提炼语言的精华,提取生活的结晶。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力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