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很头疼,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讨厌学习。通常表现为: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马虎、不愿动脑筋、拖延懈怠;日常情绪低落、没精打采;迷恋网络世界和游戏。
厌学和网瘾是当今社会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问题,困扰着父母。孩子之所以会讨厌学习,社会、学校的因素固然存在,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更关键的。
很多孩子不是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复杂的学习难题感到厌烦,而是家长的一些做法和言行,让孩子产生自卑、烦躁、叛逆的心理,于是开始讨厌学习这件事。比如家长以下这4种错误做法,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值得警惕。
💦 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
如今这个时代,很多父母走上了“鸡娃”的道路,把所有的心血、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上名校、考高分、各种兴趣特长全面发展。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过分的高期望高要求,超出孩子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实容易坏事。
家长的高期待高标准下,孩子缺少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自信心不足;过重的学业压力下,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被学习充满,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玩耍的时候,整个人是压抑的,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兴奋和快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自我价值感缺失,逐渐对学习产生抗拒。
💦 过度管教、督促,孩子失去自觉性
很多孩子讨厌学习,不在于家长管得太少,恰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作业陪着孩子写、写完负责检查;唠叨、催着孩子去学习;给孩子安排好各种学习计划和任务。家长把学习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孩子便不觉得自己要为学习负责,于是失去自觉性,懒惰不爱思考,事事依赖父母。一旦什么时候家长不再督促、为他安排好,孩子就懒得学习、开始讨厌学习。
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很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安排学习的机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假期的学习安排,让孩子自己做主,他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会更高。
💦 唯成绩是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唯成绩是论的父母,评价孩子的角度单一,经常忽视孩子身上的其他闪光点,认为除了成绩其他都不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走入了这样的误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而一个孩子只要学习不好,其他所有的优点都不值一提,说什么都得不到重视和理解;孩子考得好了便喜笑颜开,考的差了满是失望和愤怒;跟孩子说话张口闭口就是学习、分数,忽视与孩子的心灵、情感交流。
父母过分看重分数,情绪、对孩子的态度随着孩子成绩而改变,会使得孩子也一样过于看重分数,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当孩子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干脆就放弃了,于是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 外部奖励使用不当,孩子丧失内驱力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跟孩子许诺,考试考前多少名,就奖励现金或者送一个礼物;作业按时完成,奖励看一会儿电视等等。殊不知,外部奖励使用过多或不当,反而容易让孩子丧失内驱力,当家长不再给予奖励时,就不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