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赋能,为孩子的成长助力,武校长的课程如约而至。本次课程武校长站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的理论储备加油。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步履蹒跚的老人,每一阶段都有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发展规律,让教育回归本心。
武校长主要讲述了皮亚杰和埃里克森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皮亚杰--以认知结构的特点为标准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
婴儿前期(0-2岁):信任对怀疑--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2-4岁):自主对羞耻--意志品质
幼儿期(4-7岁):主动对内疚--目标品质
童年期(7-12岁):勤奋对自卑--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岁) :同一对混乱--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50岁) :繁衍对停滞--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对失望--智慧品质
无论哪一种发展教育理论,都无一不在阐述着孩子的成长是持续的过程,如果家长老师不尊重孩子成长规律,违背规律办理,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无论孩子们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应该让他们去干什么年龄阶段的事情,不能人为地去破坏它、改变它,让他们去干那些超过他们年龄阶段的重任。如果父母教师的在教育培养孩子上,要人为地去破坏、改变这个人生自然成长规律的话,那么很可能最终将会受到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的惩罚,对孩子和自己都造成极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