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倾听了武校的讲座,深有同感的是孩子的教育存在关键期,尤其是0-6岁之间,而这恰恰是家长们容易忽略的。总感觉小孩啥也不懂,树大自直嘛!殊不知小时候的放养导致青春期叛逆和规则意识的缺失。等家长想管了却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孩子已经不再接受家长的管束,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由此想到每一届的学生,总有孩子放弃了成长。课堂上,他们也坐在座位上,可不管什么课,他们都实施了自我屏蔽。老师讲的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一节课,又一节课,一个个四十分钟,他们陪同学们过。课堂上唯一能带给他们快乐的就是瞅个空子跟邻近的同学说句话,或吃吃指甲,画个小人,想想心事儿,或东张西望找个乐子来打发那难熬的四十分钟。如果遇到严厉的老师,他们只好乖乖地干耗着,下课铃一响,他们立时来了精神。起立,伸懒腰,集结跑到楼下,撒撒欢,透透气。然后踏着上课铃声三三两两拖拖拉拉回到教室,继续熬下一节课。
这群孩子有的从遥远的小学就开始了自我放逐,有的是到了初中,结交了贪玩的朋友,或者动力不足,自律意识太差,总之有无数种原因导致他们成了这样的孩子。他们尽情挥霍着时光,内心没有半点怜惜;他们漠视父母的期待,内心没有丝毫的不安;他们肆意花费伸手索要来的养家糊口的钱,没有丁点的愧疚;他们面对双亲无奈而凄苦的眼神,没有零星的波动。家长面对老师的质问,只能用“无能为力”来回应。
我常想,这些孩子一旦走出校门,他们该何去何从?将来当父母不能再提供无偿的衣食零用钱时,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抚养孩子,赡养老人?
有很多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生命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