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晴
亲子日记第(1836)天
六年级九班李可心妈妈
晚上洗漱前,看到高中群里有信息,赶紧进去查看,原来是班主任老师转发了学校德育处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写的《后疫情时代防控心理援助》,看完我就决定今天的日记要全文转发进来!这虽然是高中的德育处发的,但是德育处的老师每一句话都说在了我的心坎里,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对高中孩子们的心理援助,也是对初中、小学的学生的心理援助,也是对我们身处社会的成年人的一种心理援助!以下就是转发的全文了:
后疫情时代防控心理援助
三年来的新冠疫情(2020.1.23---2023.1.29),人人都不容易,最不容易的是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最无奈的是无数的个体工商户;最揪心的是政府机关人员;我认为,心灵上受伤害最严重的是千千万万青少年学生们。
我记得,2003年非典最严重时候,正值高考、中考前期,学生在家休学2个月,那时还没有上“网课”的客观条件,一切都在家自学,高考、中考全凭命运啦。现在跟新冠疫情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按理说,学生应该感恩学校、感恩政府,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把你们保护的这么好,怕你们受伤才将你们封在学校里或家里,与外界隔离。但是,天天上网课的学习质量如何保证?没有集体活动学习生活身心是否健康?又有多少青少年在焦虑、抑郁、自闭的阴影中煎熬?党的政策的优劣我们暂且不做过多的评判,把它留给时间去检验。为了帮你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我想给学生们提几点建议:
第一、生活中能由你们自主决定的大事儿不多,越长大越发现自身的能力太有限了,小时候总认为自己是中心,父母是依赖,爷爷奶奶更是能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但是,考试排名、升学择校你是否能决定?就业应聘、职场晋升你是否能决定?人身自由、财富自由你是否能决定?疫情疾病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你是否能决定?所以,学生时代的你们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及时纠偏,按照计划切实落实到位就已经很不错了,就已经比周围的同学优秀很多了。罗翔老师说过,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有限,本身就是一种成熟。
第二、学会适应外界环境,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大学之前,都是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盯着、催着、检查着交作业、做习题,稍微犯懒还受到惩罚。大学之后全靠自主,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可以喘喘气歇歇脚啦,自由散漫无拘无束,漫无目标,老师很少管理。读研究生时候可能连续几周都见不到导师。驾驶证、教师证、律师证、医师证等等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各种考证,只有自己在大学里自主规划与勤奋落实。不可否认,有些学生上网课后,学习质量和效率依然没有降低,究其原因有如下:
1、自律自控能力强;2、课前做好预习准备;3、上课积极思考,不是被动接受;
4、课后做更多习题进行查漏补缺、消化吸收;
5、自己的学习空间不接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专注度很强。
第三、我们一中的学生一定要沉得住气,有定力,千万不要被偏激的舆论和价值观牵着走。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参与过一些校内校外所谓社会精英、专家大咖的宣讲会,听完后,确实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恨不得马上辍学去创业,现在回头看看,当时下海经商创业者被坑老惨了,幸亏没听专家的。我真想用反洗脑的逻辑思维,把那些洗脑大咖辩驳的哑口无言。
孩子们,你们接触网络媒体的渠道太多了,这个根本控制不住,尤其是,疫情封控上网课期间,手机电脑不离手,“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各路网红带货“主播”也更吸睛。青少年社会经验少,把网上的场景看成了现实的存在,把网上负能量的舆论当成真理,一旦缺乏学校和长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被带进节奏,人云亦云,让自己的三观变得扭曲。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踏踏实实地学些知识,有份稳定工作才是最靠谱的选择。现在寒假时光即将结束,疫情防控已放开,学习生活即将常态化,失去的已经失去,错过的已经错过,但不能就这样轻易失去和错过,该清醒的已经清醒,该弥补的已经弥补,你们要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思想不滑坡,困难只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让我们怀揣着理想,携带着计划,微笑着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感恩[合十]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