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许多人都要服从一种要求,就是不仅仅通过与导师的相遇学习教学,还要求通过与具体研究领域。”
上一节作者回顾反思与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相遇,我们如何从导师身上学习教学。这一节则反思与回顾另一类相遇——以我们的学科相遇,告诉我们要到具体的研究领域当中去学习教学,因为这些知识对我们的自身认同和外部世界有启发意义。不仅是我们遇到了学科,学科也遇到了我们,通过回想我们那处于潜伏状态的自我是如何被我们遇到的学科所唤醒的,我们就可以找回教学心灵。
接下来作者通过卡普兰的反思,以及自己遇到的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理论为例来谈论这个问题,作者被米尔斯的思想深深的迷住,尽管时过35年。“仅仅环顾四周,我们不能看到外部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观察的每一件事物都依赖于我们观察世界所通过的透镜。”也就是说我们选用的不同透镜,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我认为这里的透镜指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知识理论。)同时也反映我们所接触的学科不一样,我们的思维看法就不一样,那么当我们在与学生发生不可避免或者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时,我们是不是可以不急于下结论解决问题,而是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根源,看清问题对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