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下午,小宝练完轮滑后跟我说:“妈妈,我想玩玩。”我说:“可以啊,本身星期六星期天上完课写完作业,就可以玩啊。”刚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坐在那里玩太空泥,玩了没多一会,有俩个小朋友,一个是二年级的小男孩,一个是三年级的小女孩来家里找她玩。乡下的学校一般晚上或者星期天不会布置作业。每每放学回家,都会看到路上有很多小孩放了学就在玩。小宝看见他们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写完作业了吗?没写完不能玩。”他们欣然答应着说:“我们没有作业。” 说完他们就开始玩了起来,一会玩太空泥,一会玩粘沙土,一会聊天,一会说说自己的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会另外俩个小孩说说他们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会哈哈大笑,一会打打闹闹。瞬间我感觉也许就是现在的年纪是最好的,无忧无虑的。我把水果和零食给他们准备好放在了旁边。听着他们的聊天,真的是小孩子,说的话用的词,用的句子都是他们年龄阶段的话语。地上虽然被他们造的很脏,但是丝毫不影响她们。小男孩比较不在意,吃完的东西随手就扔在了地上,小女孩吃完剩下的垃圾会扔到垃圾桶里。哪怕是掉在地上的零食渣渣也会找块纸巾包起来再仍在垃圾桶里,只见小女孩就大声地说了一句:“你能不能把吃剩下的垃圾什么的仍在垃圾桶里啊,婶婶打扫多累啊,你也太没有礼貌了。”我看见小男孩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忙说:“没事妙妙,你们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待会我就收拾了,没关系哈。”说实话有孩子在我家玩,我并不在乎孩子把地把沙发等弄得乱七八糟。等着孩子玩完了再收拾一下就好了,让孩子尽情的玩是最重要的。
5点半左右,我去厨房里准备饭餐的东西。之间小女孩跑过来,她没有敲门,就站在门口:“婶婶,婶婶”我听到后忙答应着:“哎,怎么了妙妙?”她说:“婶婶,你家的扫把在哪里?我刚才把饼干的渣渣弄在地上了,用卫生纸弄不起来了,我想扫扫。”我说:“没事的妙妙,你们先玩就行,待会我就打扫了。”我准备好后进了客厅,地上很多吃完后的包装袋。小宝和小女孩就跟我说:“是小男孩弄得,他吃完就扔地下了。垃圾桶就在旁边,他也不往垃圾桶扔,太不讲卫生了。”小男孩赶紧说:“我在家,我妈就说吃完往地上扔,我妈在家里也是什么都往地下扔。”我看着这个小男孩满脸的委屈说:“没关系,等会我就打扫了哈,你在吃东西的时候扔了垃圾桶里就可以了哈”小男孩一脸不解的点了点头。是啊,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我突然反应过来,在家里孩子的妈妈就是这样教的。吃完往地下扔,而孩子就这样学会了,现在孩子小,一般大人不会说什么,那长大了呢?父母陪伴孩子不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也许有的家长会觉得我不上班,在家里就是陪伴了,也有的人会说比起陪伴,觉得挣钱更重要,因为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弥补缺失的教育。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孩子的良好品质,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老师说了他就会学好,而是根植于日复一日对父母的模仿与学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陪伴孩子确实很累,也占用了父母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可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吗?再多的金钱与物质,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再多的理由与借口,也比不过孩子教育失败的遗憾,有教养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更有礼貌,更能融入集体,注意力和专注力更集中,当然,也更容易成功。物质很重要,精神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