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件事情。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妈妈买了一个新手机。可当他满心欢喜掏出来送给妈妈时,妈妈却以“浪费钱”为由,把孩子痛骂了一顿。男孩不断解释,“也不贵”、“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声音却被妈妈的怒骂压得一点点小了下去。最终,这次惊喜,以妈妈去店里退掉手机结束。有网友说,给妈妈买新手机这件事他一定期待了很久吧,男孩该多伤心啊;也有人说,这个妈妈以后再也不会收到孩子用心的礼物了;还有人感叹:代入感太强,这就是中国式父母……
这件事情,看似是一个“我给妈妈送礼物她却大骂我一顿”这种小事,但背后却隐藏着中国家庭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学会如何对待被爱这件事。今天早上我也接到托管一位家长告诉我的焦虑,因为孩子恋爱了学习成绩一直都在下滑,所以她认为孩子没有希望了。在电话里面我们聊了很多,我一直在重复的一段话是,孩子能让我们知道这件事证明他很尊重我们,青春里的孩子有这种仰慕的懵懂很正常的,我们只需要做好引导接受孩子的成长就是了。然而在谈话里我依然感受到了对方浓重的焦虑,因为她的关注点依然在成绩上,没有接受孩子长大,所以在教育路上最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是父母,我们总用成人思维给孩子套上许多枷锁,最后与孩子有了很深的代沟。
其实昨天晚上与这个孩子也谈了很多,从他脸上我看出了他对于这样的感情有很深的依恋,因为从没有人那样的崇拜过他,我很欣慰他跟我说了许多心里的小秘密,我相信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尽全力帮助他正确的对待一切问题,毕竟这样的事情只能算得上迷茫还达不到错误的级别。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百米冲刺,成年人有时都会犯错更何况是个孩子,教育与监护孩子虽然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