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字怎么写:心+束+负,意思是太多的负面情绪,负能量约束你的心、就成了“懒”,唯有自律,克服懒惰,做最好的自己。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不少孩子成绩不佳,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俺班里有个学生就出现了这个情况,二年级的时候数学基本上在90分以上,有时也能考到98.99。但这个学期就经常偷懒,老师布置的任务经常完不成,在跟前看着做也会做,一不盯着就不认真做了。这几次单元考试断崖式的降到了60分左右。
很多成绩上不去的小孩,不是因为笨,其实只是懒。这种懒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种是行为上懒散。
学习不愿动笔;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早早地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第二种是思维习惯上的懒散。
只愿做简单的题目,不愿思考难一点的题目;上课机械性记笔记;其实注意力没有在听课;学习遇到枯燥的内容就逃避,这种思维上的惰性,让孩子在学习中一筹莫展。
孩子是怎么越来越懒得学习的?
一是,孩子懒散来自家长过度干预学习
很多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让孩子的作业达到满分,题目都是“掰开了,揉碎了”地教, 看到孩子做错了,中途就指出来改正;看到孩子做不出来,干脆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种监督下,孩子在低年级的成绩可能不错,但同时也带来副作用。
二是,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
学习,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辅导孩子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家长的过度干预,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学习也不愿意动脑,一旦脱离了父母,学习的能动性就特别低。做作业之前有人催,做错了有人帮忙改正,做完了有人帮忙检查,懒惰的心态就开始慢慢形成。
最近开展的“三写工程”:家长写亲子日记、学生写成长日记、老师写教育日记,百分之七八十的没有参与,觉得是个负担,学生能坚持的比例也不高。当孩子一看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呢!如果每天晚上陪着孩子一起写一篇日记,久而久之孩子的写作水平肯定有大的进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也会不断的观察和思考。
总之,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既要培养好孩子的各种习惯,还要培养积极向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得积极配合,如果家长也懒惰了,也会投射到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