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读过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这本书,他做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孩子,母亲。教育这个话题对我个人而言真是很沉重,但是作为母亲,我觉得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做点我能承担起来的东西。我想到了阅读。
现在的家长都是特别关注孩子读书的家长,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怎么才能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呢。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过我一段时间,找不到答案,怎么办呢,还是我先读书吧,说不定车到山前就有路了。我开始看一些曾经对我特别有吸引力的书,散文,武侠,侦探小说,但是效果不大。那我读一下关于家庭,婚姻,亲子关系,教育,心理的书吧,我找到了共鸣。我再一次爱上了读书。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找到让孩子爱上阅读答案。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得让孩子遇见书。遇见书的地方在哪里呢,图书馆,绘本馆。文熠这一波孩子从出生没多久,就开始疫情啦,去这些公共空间,内心多少有点忐忑。那我就在家自己做个图书格吧,我一口气买了一千多块钱的书。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唐诗,有国内外的经典绘本,有各种洞洞书,有各种黏贴书,有迷宫书,有逻辑狗等等等等。孩子看到后的表情我记忆犹新,是惊喜,是开心,是满足,还有对妈妈的爱。妈妈给我讲这本,给我讲那本。孩子遇见了书,各种不同的书。有喜欢的有讨厌的,选书权交给了孩子。只要热爱就是好书。
或许在普通的工薪家庭,阅读就是我能给孩子的最美馈赠了。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虽然很功利,但是也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我没法让自己变成蒙台梭利那样的教育家,也成不了像尹建莉那样的成功妈妈。我能给孩子给家庭的就是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读书也能产生蝴蝶效应的。带着文熠看书,家人也都陆陆续续的拿起了书,奶奶带上了老花镜背起了唐诗,弟弟有模有样的翻着书页。每天的时光都有读书这一环。文熠上了幼儿园带回了小书包,不光读还要讲更要写。妈妈讲,文熠听,文熠讲,弟弟听,现在弟弟也勇于表达自己了,虽然一页书上,仅仅说出一个字。
那我就尝试着写东西吧,拿出手机,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孩子围过来,我说我在写文章。哥哥领着弟弟出去了,顺便还能带上门。一次又一次,孩子习惯了妈妈写东西,自己在旁边安安静静的呆着,要么就是静悄悄的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心中手机成了办公的工具。而我在写的过程性,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有我的心得。亲子日子是一种反思,虽然我没有做到古人的一日三省,却也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改正;亲子日记是一种坚持,不仅是自己的坚持还能把这份坚持传递给孩子传递给家人;亲子日记是一种和谐,写日记,静人心,控情绪,自己越来越平静,家庭越来越和谐。现在我感觉又有了一个新目标,让孩子成为一个书写者。等他长大一点,等他能拿起笔来,等他能写东西,他会不会把这份坚持传递下来。如果他能,这将是多么无穷的创造力呀。到那时,这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啦!
慢慢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家庭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坚守着读书的习惯,老人坚持着保护孩子读书的习惯,而我还要把写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生活在悄悄发生变化,一切朝着美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