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11
这一章节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放手,但不放开。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这也是我们现在推进的教学改革精神的体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互相探讨,发现一些现象,甚至问题,进而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在具体办法的寻找过程中,实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再认知,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更深层的认知。优质的课堂应该有开放空间并与技术手段相结合,避免填鸭式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
如果仍把填满空间的能力作为检验我们的专业胜任程度的唯一标准,而认为创造空间只不过是为了顺应潮流,我们就永远都无法把课堂向真正的共同体开放。如果我们仍不明白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我们就会输掉与内疚的抗争,而我们的教学就会开倒车,恢复照本宣科的状况。如果我们要尊敬和发展创造学习空间所需的技巧,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明确地点出来。可见开放空间至关重要。
不仅开放空间重要,技术手段也同样重要。有些技术在上课前就需要了,比如构思学习过程,选择教材,设计作业和练习,以及计划时间。如果不做好符合开放空间的准备和决策,课还没开始,空间就消失了。
我会向作者学习,把课程设计成这样: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灌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已;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已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要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 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的。
虽然这种教育过程会很艰辛,要付出更多,但是收获也会很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