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178篇)
育儿,也是育己。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例外,即便是哲学家,也有着和普通父母一样的困惑和苦恼,跳不出从一无所知到自以为是,再到幡然醒悟这个育儿三部曲。
今天粗略翻看了《不完美的父母》一书,主题感悟: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
面对不同的孩子,即使说出同样的话,产生的效果可能也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对作者岸见一郎来说,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改变了他的生活。
和许多初为父母的人一样,在育儿之前,他信心满满,以为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按照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养育不就行了嘛。
但到了实际过程中,他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如果说冲奶粉、换尿不湿尚能勉强应对的话,那么每天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则让他疲于应对了。
但岸见一郎毕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不但挺过来那段那恼怒时光,还总结出自己的育儿经验,提供给初为父母的读者参考。
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信息量空前泛滥,各种似是而非的知识层出叠见,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很容易无所适从:有专家说尽量不要抱孩子,这样利于培养独立性;有专家说要多抱孩子,培养安全依恋;有专家说要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有专家提倡即时满足……
到底要何去何从呢?
在作者见看来,育儿技巧固然要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理清真正的育儿目标到底是什么。孩子不是物件,不是小猫小狗,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和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意志的人。可能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那么幼稚可笑,但孩子是不断成长的,育儿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天能够自立。
明确这一目标后,还有破除一个执念:世上有一本完全的育儿手册,只要照做就能让孩子顺顺当当长大。这样的想法其实无可厚非,育儿很重要,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加上父母面临着职业的挑战,如果孩子很省心是再好不过的。
实际上,即使是双胞胎,其个性、禀赋也有不同。对这个孩子有用的办法未必适合另一个,因此根本没有一套魔法育儿书。
育儿,是一件急不得的事,育儿,也没有僵死的一定之规。任何育儿书,包括这一本都是仅供参考而已。
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作者提出以下三点:
一 、尊重
不要低估孩子,要将孩子视为平等的存在,充分尊重他、信任他。没有一种养育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面对不同的孩子,即使说出同样的话,产生的效果可能也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尊重是不需要理由的,对朋友如是,对儿女同样如是。亲子间的关系,是剪不断的。但正因为这一点,有的父母忽略了对孩子地位尊重。所谓尊重,就是再一次看见,再次看见对方的本真,希望所爱之人按自己的方式成长。
真正的爱一定包含着尊重。有的父母总爱说“我是为了你好”,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而是以爱为名的控制和占有。
二、 信赖
在现实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父母把很多本该孩子承担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这里,孩子作业有没有完成?孩子怎么不好好吃饭了?孩子怎么不好好收拾自己的房间?这些会导致孩子习惯对父母用一个口头禅“都怪你”,都怪你没有叫我起床害我迟到了;都怪你给我收拾房间让我的东西找不到了;都怪你给我报了这么多课外班,我都没时间完成学校作业……
问题就出在彼此信赖。
信赖就是无条件相信。这并不容易,因为基本的信任都很难做到,遑论信赖了。一些父母喜欢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喂饭、收拾屋子、辅导作业,只要能做到的,尽量做到,生怕有一丝做的够好。但这样的付出,只是感动了自己,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谢,反而是白眼相向。
因为孩子感受到的是深深的不信任感。既然你们不相信我,都替我做了,做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父母为了孩子包揽一切这样的心理,归根到底是心中的焦虑感作祟。在它的驱使下,父母的帮助会沦为有害无益的包办。
只有幸福的父母才会养出幸福的孩子。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妥善处理自己的焦虑感,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相处。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培养对孩子的信赖。
三 、合作
作为一个共同体,家庭成员之间理应互相帮助。包办代替当然不可取,但完全袖手旁观同样不行。最好的太多是旁观不袖手,平时让孩子尽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但到了孩子的能力无法解决时,再出手相助。
养儿育女是一场令人敬畏的成长。通过孩子这个小小的心灵大师,父母将学习如何去爱。不必做完美的父母,但要做不断成长的父母。